我国内需不足成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
【图文】:
我国内需不足成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魏光谱何干强_ 【内容提要】我国内需不足的实质是相对于产能过剩而言的消费需求不足。马克思i入为,消费需求的实现受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根本制约;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其固有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生产过剩和消费需?i:广'J求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突进,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愈发凸显,我国现阶段出现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类似的经济特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肖不足娜岕T探寻我im#不足具d谡裔躷鉴意义。【关键词】内需不足?消费需求分配关系所有制关系:18作者简介:魏光谱(1988-),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顿士研究生(江苏南京I’'w210046);何干强(1946-),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南京Tmj)\XM2^h 2010年以来,内需不足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我国的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从数据上看,这主要体现在偏低的消费率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的最终消费率最高不超过70%,这同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率稳定在78%左右?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2000年以后,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呈不断下滑态势:由图1知,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从2000年的62%下降到2013年的49.8%。士: “.?0°o 1‘‘ 11‘‘’///////////^I 垴终消费率.丨图11978年-201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2013中国统计年鉴》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就曾出现①赵毅坚、徐丽燕、戴李元:《中国的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影响分析》,《经济学家》2011年第9期。?87?
人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探究我国内需不足的根源。1.我国所有制关系恶化的事实依据首先,要深人生产关系的层面寻找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就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的现状。目前,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和方法对我国的所有制比重进行过测算和量化研究,但得出的结论无一例外都认为公有制经济比重遭到严重削弱,公有制经济几乎已经不占主体地位是不争的事实②。120°o100°oii^*a>i^i.:::0%xxx! ■■■■■■厂彳<)?疔济比.中.+t丨i打济比.小一公有制纾济比f II■公舟制蚱济比中;|图21978年-2013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趋势数据来源:《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为方便实证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工业总产值中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来①谢宇:《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1页。②可参见何干强在《论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低限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0期),杨新民、杨春学在《对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现状的一种定量估算》(《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以及赵华荃在《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分析和评价》(《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中的相关研究。?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华荃;;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分析和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2 赵坚毅;徐丽艳;戴李元;;中国的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影响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09期
3 宗寒;;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及其防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4 杨新铭;杨春学;;对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现状的一种定量估算[J];经济学动态;2012年10期
5 刘新民;论我国内需不足的系统性原因[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何干强;;论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最低限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0期
7 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赛迎;;社会保障税开征的SWOT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方群;现阶段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任小龙;;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缺陷——停滞的工资[J];北方经济;2012年06期
4 成玉林;关于按劳分配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于忠华;史本山;刘晓红;;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诚实行为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6 迟学智;东西方经济理论的兼容并蓄——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7 年志远,刘杰民;马克思人力资本产权思想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张帆;;差别化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9 白暴力;财富的源泉与要素的作用[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10 高东胜;冯涛;;房地产价格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互动关系——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志伟;;我国的产品过剩、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调整[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3 张长生;;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东[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元;周树高;凌俊;李淑琦;;广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C];2012年
5 易行健;刘胜;杨碧云;;本文专投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1996-2009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郑志国;;从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结合看公有制为主体[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布莱玛·朱力;塞拉利昂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付立春;中国消费率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邵长虎;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刘险峰;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郭金秀;反危机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传玲;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新;城市福利保障性社区老年公寓室内环境无差别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李涛;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6 郝康;西安市城乡统筹养老保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陆敬国;《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贻龙;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锐;差异性的挑战与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兵;;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再认识——兼评关于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J];财贸经济;2005年12期
2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3 丁守海;;中国就业弹性究竟有多大?——兼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滞后冲击[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4 马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05期
5 石良平;;减税:提升消费率的重要途径[J];沪港经济;2008年02期
6 吴易风,钱敏泽;影响消费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2期
7 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8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年09期
9 刘小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5年07期
10 林青松;改革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程恩富 侯为民;[N];光明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为列,程正敏;内需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0年05期
2 王传林;扩大内需大家谈我国内需不足成因的价值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0年05期
3 振生;关于内需不足问题的新思路[J];企业管理;2000年04期
4 钱叶芳,王全兴;论内需不足的市场规制法对策[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宋德勇;内需不足的原因与扩大内需的对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翁行德,张道洋,程天惠,邹积东;内需不足问题研究(下)[J];计划与市场;2000年02期
7 白颖;谈我国内需不足的成因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颉乃琴;内需不足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J];社科纵横;2000年05期
9 柳昌清;“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内需不足深层原因的理论探讨[J];学习论坛;2000年01期
10 刘凤岐,薛占祥;论内需不足的体制性原因[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绍锋;;如何看待中国的内需不足?[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杨梅枝;;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分析及对策[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尚宗元;孙养学;;内需不足假设下政府对农民转移支付的区域选择[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4 林毅;;从货币发行定量理论到解决中国内需不足问题[A];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万磊;改革开放中的“内需不足”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黄栀梓;内需不足最根本原因在农村[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资深媒体人 苏琦;内需不足陷阱[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孙立平;内需不足下的高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太原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程劲松;要着力破解有效内需不足的瓶颈性难题[N];太原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成刚;贸易顺差创新高加剧内需不足担忧[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7 刘晓忠;内需不足痛在结构性矛盾[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郭凯;利息税早该废了[N];财经时报;2007年
9 张驰;内需不足不仅是中国短期的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军;凭什么说中国的内需不足[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琳;内需不足原因之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2 杨晓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赵芳;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0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7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