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共享性资源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5 07:01
【摘要】:基于资源观视角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认为共享性资源的差异是导致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Porter的"钻石模型"、Padmore和Gibson的GEM模型(以及其改进模型)以及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的相关论述中提取共享性资源。以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为问卷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产业内部协作、政府政策影响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区位条件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资源禀赋条件和配套服务水平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承龙,张承谦,郭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罗友花;;产业集群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3 朱华晟,王缉慈;论产业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4 蒋录全;吴瑞明;刘恒江;李海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5 蔡宁;吴结兵;殷鸣;;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6 傅允生;资源禀赋与专业化产业区生成[J];经济学家;2005年01期

7 李世杰;李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政策启示:来自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经验[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8 季成;徐福缘;於军;;基于C-GEM模型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以无锡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4期

9 刘国新;闫俊周;;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S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2期

10 王旺兴,李艳;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J];科技与管理;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群;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郭庭政;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7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蔡建明;杜姗姗;;北京市综合性观光农业园效益影响机理及调控策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发展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赵家祥;知识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王坤;;基于“钻石体系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3期

4 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到企业集群——再论“义乌模式”[J];财贸经济;2000年11期

6 谭力文,李文秀;基于集群形成机理的产业集群理论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7 周晓宏;郭文静;;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异同比较[J];科技和产业;2008年09期

8 刘庆武,胡志艳;如何用SPSS、SAS统计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甄艳;李春艳;郑妍妍;;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理论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胜兰;王小平;;资源型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段宁;[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怡;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朱秀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旭;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颜炳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发展的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2 匡旭娟;国内外产业群形成与发展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如义;复兴武汉——武汉二十一世纪可能崛起成为世界十大超级城市[J];湖北财税;2003年17期

2 熊晓云,张金隆;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科技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3 王家新,姜德波;以集群理论指导地区产业分工[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4 冯德连,张兴云;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题研讨会把脉开发区走向——转型产业集群 追求双生态发展[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20期

6 余鸿鳌;从东莞、中山、佛山三市发展历程 看如何争取后发优势——赴广东省挂职学习有感[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杨光强;发展经济要有新思维[J];甘肃农业;2005年09期

8 鲁礼瑞;屈昌涛;魏素敏;王晓东;张心怡;;产业技术转移之芬兰模式(一) 科学园为载体——地方驱动产业技术转移模式[J];华东科技;2010年07期

9 陈志良,江美,吴文芳;培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 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J];开放潮;2003年07期

10 姜杰;在产业链招商中推进集群化发展[J];w,

本文编号:2572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72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