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矩阵距离时序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11 00:20
【摘要】: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构建了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截面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赋权,建立了基于矩阵距离时序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客观赋权,反映了评价指标与理想状态偏离程度越小的年份、其综合评价结果赋权越大的思路。改变了现有研究人为主观确定不同时段评价结果权重的现状;改变了Topsis仅仅用于求解指标权重,无法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赋权的现状。二是采用面板数据对典型省份的科技发展进行评价,反映评价对象历史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消除了流行的截面数据评价的偶然性。三是实证研究表明:山西、新疆、云南三省的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三省万元GDP综合能耗过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过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常胜;毕军;黄蕾;李凤英;杨洁;;我国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元地,潘雄峰,刘凤朝;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3 陆金伟,达庆利;基于最小矩阵距离准则的一种群体决策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4 钱吴永;党耀国;熊萍萍;王正新;;基于灰色关联定权的TOPSIS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5 姚培龙;;科技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7期

6 汪克夷;栾金昶;武慧硕;;基于组合客观赋权法的科技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6期

7 李刚;周立斌;曹宏举;;基于理想排序群组G2赋权的科技评价模型与实证[J];科技与管理;2010年03期

8 顾雪松;迟国泰;程鹤;;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0年04期

9 迟国泰;隋聪;齐菲;;基于超效率DEA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J];科研管理;2010年02期

10 迟国泰;顾雪松;王卫;;基于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J];科研管理;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旭;王建民;刘晓武;;安徽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问题研究——以阜阳、滁州和马鞍山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刘萍;王风英;;不同产地枸杞子微量元素的对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3 张淑怡;;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对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4 刘杨华;敖红光;冯玉杰;尤宏;;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5 高建明;桂枝;袁庆华;高俊杰;丛琳;;NaCl胁迫下苜蓿发芽期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04期

6 李敏堂;于战果;王贵景;王凤忠;;某新型器材配送车内部结构优化设计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年04期

7 曲常胜;毕军;黄蕾;李凤英;杨洁;;我国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政;郭兴旺;;因子分析法在脉冲红外热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岳金柱;冯仲科;姜伟;;大兴安岭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时限预测模型构建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10 孙庆文;张琼琼;;基于信息获取量测度的赊销收益估测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春伟;寇纲;孙巧利;;基于动态TOPSIS方法的国家破产风险评价[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勇;寇纲;李友元;;一种新的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邬文帅;寇纲;;城市环境治理能力评估:一种基于熵权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谭龙;刘云;樊威;;改进的二次加权法在科技实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东玲;高齐圣;;农产品质量竞争力评价模型——基于面板数据和语言信息[A];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年

6 何薇;张超;高宏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现状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杨焰平;陈伟强;;云南农垦天然橡胶产业典型相关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基于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关注的先进研究手段实证分析[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材料[C];2009年

8 陈华;张岐山;;基于灰靶贡献度的灰局势决策理论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刘微微;石春生;赵圣斌;;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力;肖天放;;莆田黑鸭体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娜;基于云参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土壤湿度同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程砚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农户小额贷款决策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熊小刚;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进春;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永升;基于公理设计的精益制造系统的仿真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杨向辉;科技资源配置、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刘宏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刘微微;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成喜;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规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善花;中国种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长生;滚动轴承故障特征增强方法与状态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赛男;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数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卫梦星;中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焕娟;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贾聿卿;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谭泽迅;知识型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依娜;焙烤对普通油茶籽油水代法提取工艺及其品质和香气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宁露;焙烤及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对茶油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地,潘雄峰,刘凤朝;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2 梁平;梁彭勇;黄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3 郭亚军,潘建民,曹仲秋;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徐泽水,达庆利;一种组合加权几何平均算子及其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余雁,梁j;多指标决策TOPSIS方法的进一步探讨[J];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6 余雁,梁j,蒋跃进,杜少甫;一种新的基于模糊偏好的TOPSIS改进方法[J];系统工程;2004年08期

7 肖新平;李福琴;涂金忠;;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公路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2006年08期

8 陈华友,盛昭瀚;一类基于IOWGA算子的组合预测新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9 杨洁;毕军;李其亮;张炳;;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10 李静;吕永龙;贺桂珍;王铁宇;罗维;史雅娟;;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格局及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迪军;;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11期

3 李炳军;吴辉;;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年02期

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专题文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5 ;创新发展观念 深化结构调整[J];前进;2004年04期

6 姜月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二元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7 刘思峰,方志耕,祁豫玮,柏艳雪,党耀国,阮爱清,高媛;科学发展观与“十一·五”期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8 黄南;科学发展观与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9 梁孝;全球视野:从线性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4期

10 吉登云;对科学发展观的粗浅理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远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赫章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2 李长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3 吴灿新;;民族精神与科学发展观[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傅德田;;天人合一、中国式人的设定与科学发展观的把握[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宗德;;论科学发展观的行政指导性[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静;;科学发展观与广西民族地区发展探析[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7 董宝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和谐新海西[A];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讨论会文集[C];2008年

8 吴树青;;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袁宪;李国德;;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息烽经济发展新跨越[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赛荣;;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贫困地区崛起[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宣宇才;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平安和谐云南[N];人民日报;2005年

2 柴承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N];新疆日报(汉);2004年

3 熊国良(作者单位:市发改委);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性[N];咸宁日报;2005年

4 ;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N];浙江日报;2004年

5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做好发展和改革工作[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6 韦鸿;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N];抚顺日报;2006年

7 万川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N];河南日报;2006年

8 边建军;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我市经济发展[N];衡水日报;2006年

9 德生;又好又快科学发展[N];辽宁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韦伟;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跨越式发展[N];周口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艺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效率与公平问题论析[D];上海大学;2011年

6 王春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县域软实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东;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湃;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涂妍;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傅朗;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雪松;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方欣;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海南经济社会发展[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屈海香;新苏南模式发展研究—科学发展观在苏南地区的应用与实践[D];江南大学;2008年

4 赵海军;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飞;科学发展观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6 杨晗;科学发展观与黑龙江生态大省建设[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丹丹;科技创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郑康;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周鹏;山东省发展轨迹反思及未来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熊美兰;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6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86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