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深莞惠都市圈产业一体化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6:17
【摘要】:伴随着珠三角的经济扩张和产业延伸,深莞惠都市圈的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整个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圳、东莞、惠州三市都地处珠江口的东岸,是珠三角区域中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圈,深莞惠三市的产业基础都十分良好,在传统优势产业上也各有不同,如何实现三地更好更快发展,产业一体化是其核心所在。 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深莞惠都市圈产业一体化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产业一体化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内外战略环境分析,借鉴其他都市圈产业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构建了深莞惠实施产业一体化的量化N-SWOT1矩阵,并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都市圈实施产业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及配套机制的构建,以期能对该区域更好地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一些建议。 论文研究认为,无论从国家产业战略层面,还是从珠三角2008-2020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需要,深莞惠都市圈目前已经具备产业一体化千载难逢的机遇,三地在多项产业的合作和分工上都具备强大的优势,强化优势与错位发展,挖掘三地产业内部潜力,循序渐进统筹协调是该都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具体应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三地基础设施的连接与整合,打破行政壁垒,构建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和建立配套的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和投融资机制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三地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健康和长远发展。
【图文】:

逻辑结构图,论文研究,逻辑结构,产业一体化


第一章 绪论产业一体化的驱动因素及发展模式,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产业一体化的驱动因素分析,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分析,外部驱动力量包括市场调控、政府调控和企业及民间团体等,内部驱动力量包括区位条件、地域文化、产业基础等,两者各自发挥作用并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产业一体化。第四章为深莞惠产业一体化战略环境分析,通过对该都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建立该区域产业一体化的 N-SWOT 矩阵,为该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体系的准确构建奠定现实基础。第五章为深莞惠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实施途径及配套机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该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实施途径和机制创新提出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总结研究的结论、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论文的研究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示意图,产业定位,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 4-1 深莞惠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定位及地理位置示意图都市圈的产业状况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20由贸易区(“10+1”自由贸易区)如期全面建成,为深莞惠外外部环境;国际产业转移日益深度化、广度化,开始向高伸,有利于珠三角特别是深莞惠都市圈承接国际高端产业。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世定性加大,这为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增添了市场风险;从国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国内经济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对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早在“十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口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国光;;农村产业一体化: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J];财政;1995年12期

2 赵景阳;米庆华;;黄河三角洲甜高粱产业一体化综合开发探索[J];中国糖料;2007年01期

3 牛若峰;食品工业须走产业一体化经营之路[J];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05期

4 冀纯堂;世界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经验[J];世界经济;1998年10期

5 ;国外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J];河北畜牧兽医;1999年03期

6 武群丽,陈娆,田德锋;河北省肉牛饲料产业一体化问题研究[J];河北畜牧兽医;2000年05期

7 牟伟英;蒋颖君;汪霞;;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张慈;苑健斌;;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4期

9 李伟;夏卫红;;基于SWOT模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7期

10 谢雨萍#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丽;;区域产业一体化与产业集聚[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郑燕飞;;以煤为基础 实现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郭芳;;整合资源 推动青岛城乡文化产业一体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徐虹;;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几点思考[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岚;;以大西柏坡开发为载体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一体化[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亚军;程曦;;“渤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构想[A];第八届全国文化管理研讨会暨中国首届农村文化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江山;刘颖;;京津廊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万融;张象枢;;提高我国茧丝绸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一体化与产业绿色化[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中喜;杨军;;京津廊休闲服务产业一体化的制约环节与延展分析[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10 张洪波;;创新养殖模式、发展低碳农业 打造产业一体化的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超邋见习记者 马芳;深圳金融蛋糕珠三角分享[N];南方日报;2008年

2 张彦哲 本报记者 田晶;奶业深耕产业一体化[N];中国企业报;2010年

3 王宇华;产业一体化是建设的关键[N];湖北日报;2006年

4 记者 于娜;五大举措助推深圳产业一体化[N];民营经济报;2008年

5 王宇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产业一体化与武汉城市圈[N];长江日报;2007年

6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冯浩;东北亚物流业一体化植根于产业一体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奕新;珠三角产业一体化东莞如何借势[N];东莞日报;2010年

8 李格非;郑汴先行构建“大郑州都市圈”[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凤安;产业一体化:重构分工链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郭光明 张萍实;珠三角9市共推旅游产业一体化[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崔言民;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组织模式比较及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姚洪斌;新农村建设的一体化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连茂;江西省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孟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明华;苏锡常都市圈空间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崔大树;区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东青;深莞惠都市圈产业一体化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段翠芳;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实现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夏卫红;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尹广萍;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艾云超;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程馨;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国宜;长株潭城市供水产业一体化及其监管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李新妮;基于区域合作理念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一体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筱菊;论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段学庆;青潍经济一体化中潍坊市的发展战略[D];青岛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8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88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