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耗能行业是工业的重点产业,它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环境、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问题。高耗能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其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并且高耗能的资源消耗是相当巨大的,重消耗,重污染的模式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省拥有多家高耗能企业,涵盖了电力、化工氯碱、水泥、钢铁、陶瓷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对于江西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江西省高耗能行业能够更加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性的一步。为使循环经济得到发展,制定合理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刻不容缓的。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评价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制定更加符合该行业发展的战略。本文研究的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属于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在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文献,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的研究现状,并且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简单总结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即清洁生产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其次,研究分析了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政策及技术等方面指出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所面对的制约。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部分,研究指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应遵循的原则,通过指标主成分和独立性分析选取适当的指标构成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在应用部分,通过相关企业的清洁生产报告搜集数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得出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行业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耗能行业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0-12
- 1.2.1 研究内容10
- 1.2.2 研究的创新点10-11
- 1.2.3 研究技术路线11-12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12-22
- 2.1 相关理论基础12-19
- 2.1.1 循环经济理论12-15
- 2.1.2 清洁生产理论15-18
- 2.1.3 生态系统理论18-19
- 2.2 文献综述19-22
- 2.2.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外研究现状19
- 2.2.2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研究现状19-21
- 2.2.3 文献述评21-22
- 3. 江西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2-27
- 3.1 江西高耗能行业发展现状22-25
- 3.1.1 江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22-23
- 3.1.2 江西省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概况23-25
- 3.2 江西高耗能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25-27
- 4. 江西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7-36
- 4.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及意义27-28
- 4.1.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27
- 4.1.2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27-28
- 4.2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28-29
- 4.3 江西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29-30
- 4.3.1 指标的筛选29-30
- 4.3.2 指标主成分和独立性分析30
- 4.4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0-32
- 4.5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32-36
- 4.5.1 评价方法的介绍32-34
- 4.5.2 评价方法的选择34-36
- 5. 江西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36-43
- 6. 结论与展望43-45
- 6.1 结论43-44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巧;迎接“循环经济”的到来[J];广东经济;2001年01期
2 冯良;关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广西节能;2002年04期
3 李剑;;人与自然在循环经济中握手[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2期
4 ;何谓“循环经济”[J];求知;2003年02期
5 冯之浚;″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5期
6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7 ;环保总局四大措施推进循环经济[J];化工管理;2003年11期
8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9 李颖,杨慧敏;循环经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态化经济[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高耗能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