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8:36
【摘要】:人类对地球的每一次破坏,地球都以不同的方式还给了我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各种气候异常的频率越来越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们对地球的开采、利用日益加重,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全球气候变化越严重。 在此背景下,“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随之而来。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无不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害是惨痛的,所付出的代价比事前污染防治投资高10倍以上。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以及较发达的东北部地区也是走的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期治理污染的费用是可想而知的。对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宁夏、甘肃八个省份),正处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而且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能源,其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特殊,这些地区未来的道路该怎样选择,是延续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是选择一条新路子来走?这个问题异常重要,,且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深入分析。 本文对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做了相关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成果之后,分别计算出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全国各省区的人均GDP水平,得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结论;再计算出各区相应的碳排放量,进而计算出各区碳强度,得出民族地区的碳排放量比东部地区、全国各省区的碳小,但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全国各省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水平;然后通过民族各省区人均碳排放量的比较,将民族地区划分为高碳排放区和低碳排放区,并分析出民族内部各省区碳排放也有其差异性;最后对西部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展开详细分析:结合民族地区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特征,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再针对民族地区内部各省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对其做出分类指导,本文以内蒙古、云南、青海为例,结合各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图文】:

区域分布,青海省,旅游资源,区域分布


种类繁多, 而且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抽象人文吸引物、其它人文景观类型的数量等人文景观的数量为 77 个,而地文、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景观的数量为 50 个,人文类景观数量比自然景观类的旅游资源还要多出 27 处。且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均属于高原范围之内,这也为青海省致力于发展高原特色旅游胜地提供了前提条件。(4)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下图 6-2 向我们展示的是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量的旅游资源都非常集中且均匀地分布在青海湖周围。鉴于此,本文对青海省的旅游业建设提供以下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克修;;民族地区如何步入市场经济[J];民族论坛;1993年01期

2 贺静;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前沿;1999年12期

3 梅端智;实施优惠政策 加快民族经济发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杨胜才;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速的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肖慧莲,李敏昌;湖北宜昌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组;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J];西藏发展论坛;2004年06期

7 李仲楹;试论交通运输在民族地区发展战略中的地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盛美;;试论民族地区现阶段如何提高消费质量水平[J];民族论坛;1991年04期

9 叶小文;论民族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问题[J];民族研究;1994年04期

10 杨兆龙;我国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贤惠;;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2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黄东英;;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杨一星;;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初探[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普同金;;对民族地区提供国家帮助的政策战略[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陈明立;陶斯文;;人口老龄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红梅;;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内在矛盾及实现矛盾转化的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伍海峰;;民族地区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东京;民族地区经济研究的新视角[N];经济日报;2005年

2 艾瑛 张海荣;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式发展[N];民主协商报;2006年

3 记者 尹晓华 陶然 实习生 闫新宇;明年民族地区尽享“两免一补”[N];四川日报;2006年

4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左振哲;积极开发民族地区女性人力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廖大康 本报记者 尹瑶;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6 记者 韦轶柳 实习生 王秋香;着力解决事关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N];广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袁飞;将甘孜州作为整体贫困地区由国家给予扶持[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8 记者 罗荀;民族地区财政收入55年增长335倍[N];中国财经报;2009年

9 南宁日报社 谢鸿桂;加快打造民族地区主流网络新媒体[N];广西日报;2009年

10 李永玖;寿光创建全国少数民族帮扶基地[N];联合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稽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郑友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6 安晓镜;民族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鄢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吴爱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艳艳;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芳;民族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企业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纪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贵子;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郑奇勋;民族地区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赵然;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李塔娜;规范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刘伟;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廉政文化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丁艳红;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6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96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