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2:09
【摘要】: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国内外学者对有关两型社会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如何通过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成为现如今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基于循环经济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理论,,分析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准确的反映和衡量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效程度,识别和诊断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因素及其制约程度。 文章从资源消耗、资源利用和资源潜力3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描述了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情况;在综合评价方面,首先通过主观赋权法即专家调查法对3个一级指标进行赋权,再通过客观赋权法即变异系数法对20个二级指标赋权,最后得出不同地区的综合得分以及排名情况,并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这种主客观赋权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对比分析使整个指标体系既具有科学依据又充分考虑了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区的资源节约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且东部地区的资源节约程度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文章再根据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与所得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综合排名进行比较,探究两种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程度,结果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并有针对性的对各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程度的分别提出了一些可实施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F205;F224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汝发;;基于模糊分析的生态城市评价模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序萍;刘中文;郭霞;;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7期
3 李晖;;节约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求索;2006年12期
4 宁淼;马晓晴;王彤;徐云;;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山东省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07期
5 王静云;;循环经济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探微[J];商场现代化;2007年09期
6 郭秀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监测和预测功能的评价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35期
7 李桂香;赵明华;牟文龙;李平;;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刘丽;;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小刚;赵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6期
10 王春兰;毛卉;韩磊;;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的构建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柳;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刘s
本文编号:2600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