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4:50
【摘要】:产业集聚区是以产业的空间集聚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区域,具有其他区域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我国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河南省经济现有发展模式中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有许多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如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就必须做到既要利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尽快克服那些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而加快建设发展产业集聚区,适逢其时,既是必然选择,也是正确选择。本文将以郑州市为切入点,将其现有的产业集聚区为对象,采用比较分析和制度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从国内外典型的产业集聚区寻找经验,力求找出一个推动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效路径,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产业集聚区基本内涵及现实基础、国内外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及经验启示、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产业集聚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基础。产业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础形态,首先通过分析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和动力,归纳总结了产业集聚形成的一般机制,接着从现实出发探讨了郑州市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典型的产业集聚区主要以美国硅谷、纽约华尔街以及日本新宿CBD和国内的苏州工业园、北京798艺术中心、杭州LOFT49为例,分析他们的成功之处,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地。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分布和规模情况,现有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为五类:国际级开发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建成的大型企业工业园区、以县(市)区为主导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特色工业集聚区、商贸集聚区。其次从现状出发归纳出目前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的几个基本特点:一是规模逐渐扩大;二是空间布局逐渐完成;三是特色逐渐显现。然后总结了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因: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土地成本相对低廉、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政府的有效引导。最后深入分析了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产业集群内部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布局散乱和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土地、资金的制约等问题。 第五部分是针对郑州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本文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要优化产业链的空间布局、加强信息流通;第二要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园区结构,主要是在扶持重点产业、推进品牌工程建设和扶持和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两个方面;第三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建设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强化人才保障体系和加大人才培训措施;第四是完善产业集聚区的服务配套体系,主要是在信息、中介、风险投资三个方面;第五是加强土地和资金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作者力求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郑州市产业集聚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推动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是一个新课题,对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问题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工程,是一项具有较强现实性、较高可操作性的应用问题,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分析方法上,侧重于比较分析和制度分析,有可能忽略了其它因素,以致有所偏颇。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602488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力文,李文秀;基于集群形成机理的产业集群理论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2 毛卉;董建国;张红;王玉霞;;郑州市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3 刘友金,黄鲁成;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4 盖文启,朱华晟;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5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6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7 王晓;;河南省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何雄浪;李国平;杨继瑞;;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9 曾忠禄;产业群集与区域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10 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改革;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602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