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盟的建立和影响
【图文】:
1:非洲国家的GDP柱状图(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数据来源:世界银行,ADI图4.1显示,非盟成立后即2003年开始,非洲各部分GDP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非盟成立前的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普遍较低,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如附录B显示,,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卢旺达、乌干达、加蓬、喀麦隆、莱索托、马拉维、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赞比亚、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尼日尔、塞拉利昂、利比亚、毛利塔利亚等国的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都为负,连非洲整体的平均增长率也为一0.070非洲各国的人均GDP(见附录B,其中x表示 1997年到2002年之间的年平均增长率,y表示2003年到2008年之间的年平均增长率)。非盟成立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丙奇;李玉举;;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策略[J];改革;2006年11期
2 卢欣;;印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朱嘉;;加快新疆石河子-沙湾-玛纳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1年08期
4 张宏权;邹娜;信雪爽;;区域经济一体化利益分配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4期
5 段娜;;通过创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6 杨芳;王学定;宋华龙;;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甘肃省酒泉、嘉峪关区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7 袁立;;浅谈港口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J];珠江水运;2010年06期
8 赖明勇;;“十二五”期间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J];经济界;2011年03期
9 刘小军;涂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环境——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天津的发展思路[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年02期
10 谭华;;主权国家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测量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自然资源合理使用与补偿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Ulrich Volz;;全球失衡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邓峰;;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劳务合作中的劳动维权路径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洪泓;;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保障与外来人员劳务合法权益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文魁;;世界城市的地缘基础——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易凌;林建原;;如何突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基于长三角区域法规政策差异冲突的调查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滕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平海;;关于关天经济区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以泛蔡家坡地区一体化发展为例[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滕丽;;经济一体化区域的增长溢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国与非盟“争常”分歧越谈越多[N];东方早报;2005年
2 本报驻开罗记者 马海兵;非盟峰会引人注目[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非盟峰会落幕[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赵章云;非盟拒绝“四国方案”[N];人民日报;2005年
5 记者 徐博;非盟委员会主席抵京访华[N];人民日报;2005年
6 ;非盟委员会主席会见中国政府特使[N];人民日报;2009年
7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建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迈上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席来旺 吴云 李潇;联合国与非盟加强合作[N];人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文喜;“东盟加三”力扫阴霾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速[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10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艳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石是有效的协调机制[N];南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彭际作;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志恒;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林丽华;独联体演进态势的交易成本视角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6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D];青岛大学;2007年
7 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王玉玮;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微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刘小辉;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慧慧;论非盟的建立和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婷;南北合作型自由贸易区及对中国的借鉴[D];武汉大学;2005年
3 余实;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园区产业选择与布局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赵辉;行政协议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刘春梅;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张浩;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省级政府间关系协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志华;NAFTA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何莉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5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