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经济与社会中长期规划目标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3:48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中长期规划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中长期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延伸。一般而言,规划目标量化主要通过两个步骤,一是构建能够衡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二是运用科学系统方法预测各指标。通过对与中长期规划的目标进行量化相关研究的综述发现,过往研究综合这两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广东省中长期规划为例,这主要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①和广东省“十二五”规划。首先通过综述构建规划指标体系的理论,并以《珠三角纲要》为例,通过分析《实施纲要2012年主要目标年度分解表》②中给出的28个指标所存在的问题,构建新的指标体系。其次,对可进行的预测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分别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构建的新的可衡量《珠三角纲要》的指标体系以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预测广东省“十二五”期间三个产业间协调发展情况。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珠三角纲要》需要重新构建可全面衡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分解表》中的28个指标,综合成一个宏观与微观结合的量化目标,可以促进《珠三角纲要》的顺利实施。我国需要开展对规划指标体系长期的跟踪研究,持续调整以至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方法的研究方面则应遵循适合的原则,并非越复杂越精确。
【图文】:

珠三角,里程,指标,指标体系


因此本文将加入单位 GDP 能耗。而环境改善的考察还有一个较为重要林面积覆盖率。事实上珠三角缺乏相关的数据,仅在 2010 年时由广东数据,其森林覆盖面积为 47.9%。在具体分析时我们考虑剔除该指标。(6)指标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公路通车里程是的关系,同样地,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与集装箱吞吐能力这两个指标也存。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以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之间存在着关系[28]。因此,,做分析预测时,只需选取其中的一个代表性指标即可。路通车里程、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和家庭宽带普及率指标代表交通水平、联网普及率程度。(7)指标的目标值设置分配不够合理。如图 3-1 所示,以轨道交通运2008-2012 年其目标值分别为 580、630、890、890、1460。其每年的增、260、0、570 公里。我们可以理解轨道交通从开始施工到交付运行需,但是其增加情况如此分布不均说明其存在不合理性。同样,民航吞吐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这些目标值是由相关部门直接呈报给省并未经过科学的预测。

生物神经元


士学位论文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式和网络的形式很相似,因此称为神经网络模型。由于神中间按照某种复杂的非线性的规则输出信号,当确定神经元信号,会有信号输出,无需关注模型中间是如何运行的[36]。的模型。但为了保证模型是有意义的,我们需要保证输入些客观存在却较模糊的相关性。因此,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得研、生产、模型开发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多。生物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细胞的基本单位,如图 4-1 所示,细胞体、轴)和突触四部分是生物神经元的主要构成。,树突是信号输入端,接受外界的刺激信号并向细胞核传送行某种处理的地方,轴突是输出信号冲动,突触则是帮助和经网络便是如此相互连接而成。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F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川,杨成,尹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纲要的法律地位研究[J];北方经济;2003年01期

2 周心莲;;和谐社会指数与和谐社会建设[J];当代经济;2010年08期

3 刘强;我国中长期计划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选择[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1期

4 李鲁云;;“十二五”时期广东经济增长周期研究[J];南方金融;2011年05期

5 陈宇山;;数据解读广东“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J];广东科技;2012年01期

6 岳修虎;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7 赵彦云;我国“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6期

8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解三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8年07期

9 徐从才,张为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10 焦淑华;夏冰;徐海静;刘莹;;BP神经网络预测的MATLAB实现[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敏;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及主要指标预测[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景曼;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陈燕;长沙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攀;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张秀华;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胡皓;广东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张小丽;湖北省节能的绿色投入产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弦;基于数据并行的BP神经网络训练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7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07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