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城镇多维贫困测度的反贫困政策调整思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9:04
【摘要】: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社会现象,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等领域。本文从多维贫困视角对我国城镇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对城镇多维指数贫困进行测度与分析,提出我国城镇反贫困政策的调整思路。 首先,本文从贫困的涵义入手,从“缺乏说”、“机会说(排斥说)”、“能力说”、“生存说”对贫困的定义进行分析,认识到贫困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一种社会共识,其实质是一种剥夺。并基于贫困理论及其特征和我国当前的城镇贫困状况,提出了多维贫困分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其次,进行了不同区域的贫困线测度,并指出现有贫困线存在的问题。 第三,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测度。在测度时,结合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和参与性不足贫困四个类别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收入、住房、教育、健康保险、饮用水、电器资产、卫生设施七个维度,对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九省进行了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显示,样本九省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及多维贫困指数较高,我国当前城镇多维贫困较为严重。 第四,在多维贫困测度后对多维贫困指数按维度及人口子集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随着维度的增加,各个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差异逐渐减小,每个维度对多维贫困的影响逐渐趋于平均值,按照多维贫困指数由小到大,即多维贫困发生率由低至高排序,依次为东部沿海区域、北部沿海区域、东北区域、长江中游区域、黄河中游区域、西南区域。 第五,根据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本文对我国当前的反贫困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政策内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第六,结合我国城镇多维贫困的现状及反贫困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城镇反贫困政策的调整思路,主要包括重视多维贫困,加强宏观调控,维护贫困群体的各项权利,扩大政策惠及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开发性扶贫。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6.1
本文编号:2614813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卫平;姚智谋;;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3 骆祚炎;;利用线性支出系统ELES测定贫困线的实证分析——兼比较几种贫困标准[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4 邹薇;方迎风;;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叶初升;王红霞;;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杨立雄;;贫困线计算方法及调整机制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7 徐宽;LarsOsberg;;关于森的贫困度量方法及该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8 项秀;;国外反贫困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1年14期
9 姚建平;;我国城市贫困线与政策目标定位的思考[J];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10 姚金海;;基于ELES方法的贫困线测量[J];统计与决策;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立中;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1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