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8:25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理论,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与发展的原因,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同时,指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而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投入产出法,从关联度、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五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求证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最终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核心观点。最后,探讨了未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战略和策略,针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创新地运用了灰色关联度模型比较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和第一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表现为:关于数据的选择,因为数据来源的限制,选取的数据有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偏差;关于模型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虽然灰色关联度模型与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因为模型所具有的一些固有限制,也可能会导致本文的结论与现实的状况有所偏离。 全文在内容体系上,可以概括为五个部分: (1)绪论,即第一章。本章分析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探讨,即第二章。本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同时,本章也对生产性服务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 (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即第三章。纵观当今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二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内部发展不均衡;三是从国家的整体角度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同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也存在如下发展趋势:一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4)实证部分,即第四章。本章中,在使用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投入产出法,从关联度、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五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求证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最终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核心观点。 (5)结论和对策部分,即第五章。本章中总结了全文得出的结论,并且探讨了未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战略和策略,针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本培育、提高服务业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健全服务业法制体系和行业规范等多个方面的的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度模型 投入产出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19;F1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2-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创新与不足13-14
  • 2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14-25
  •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和特征14-17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14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14-16
  • 2.1.3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16-17
  • 2.2 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与发展的原因17-20
  • 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20-22
  • 2.3.1 劳动分工理论20-21
  • 2.3.2 交易成本理论21
  • 2.3.3 产业集聚理论21-22
  • 2.4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22-25
  • 2.4.1 支撑制造业发展22
  • 2.4.2 提升产品附加值22-23
  • 2.4.3 增多就业岗位23
  • 2.4.4 增强产业竞争力23-24
  • 2.4.5 降低交易成本24
  • 2.4.6 推动城市能级水平24
  • 2.4.7 发挥市场网络功能24-25
  • 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与趋势25-29
  • 3.1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25-27
  • 3.2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27-29
  • 3.2.1 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7
  • 3.2.2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27-28
  • 3.2.3 内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8-29
  • 4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29-43
  • 4.1 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实证分析29-33
  • 4.1.1 模型简介29-30
  • 4.1.2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30-31
  • 4.1.3 实证分析31-33
  • 4.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分析33-42
  • 4.2.1 模型简介33-36
  • 4.2.2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36
  • 4.2.3 实证分析36-42
  • 4.3 小结42-43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43-46
  • 5.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43
  • 5.2 对策建议43-46
  • 5.2.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3-44
  • 5.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44
  • 5.2.3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44-45
  • 5.2.4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化与信息化水平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2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3 查冬兰;吴晓兰;;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各行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1期

4 郑吉昌,夏晴;基于互动的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04期

5 李文;李云鹤;;生产性服务业的质与量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研究——来自OECD国家的随机前沿方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6 李江帆;朱胜勇;;“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7 孔德洋;徐希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8 王保伦;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7期

9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江小涓;;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4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