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19:02
【摘要】: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经济生活大规模消耗的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其供给却增长缓慢,供需绝对缺口日益扩大,需求方围绕不可再生资源的竞争性使用日益加剧,日益强化的卖方市场使市场力量呈现不对称状态,供需方的利益斗争加剧。不可再生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使国际不可再生资源市场结构呈现卖方垄断或卖方寡头的市场结构,供给方对价格的不完全控制使价格极易脱离供需基本面,加上其它多种因素,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呈现宽幅波动的态势,市场供需方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不可再生资源在开采、加工、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破坏效应使人类的环境承受能力接近阀值,环境资源的约束与经济增长形成正面的利益碰撞;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受制于自然禀赋,这使其产业发展形态完全不同于以资本、劳动力、技术为主要投入要素投入的工业品。资源型地区伴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而兴衰,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给资源型地区带来了双重利益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资源产业与其它产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超额收益与社会公平等等诸多利益冲突;在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下,伴随科技创新浪潮的持续深入,替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具规模,替代资源产业与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呈现既互补又竞争的利益格局。总之,不可再生资源在配置中面临诸多基于利益冲突的矛盾,化解这些矛盾并理顺利益关系,既关系到不可再生资源配置的公平、高效,也关系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自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基础,要强化市场机制在价格决定、供需利益格局、资源收益分配中的基础作用,要通过产权制度完善和价格制度完善充分发挥市场的利益自协调作用。政府是利益协调的主导者,财税制度是政府利益协调机制主要依靠力量,通过财税的再分配构建利益引导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利益协调中的职能。政府的规制能规范竞争关系和利益关系,是政府利益保障职能的体现。不可再生资源市场全球化市场的深化要求建立符合多边利益的合作制度,为国际不可再生资源市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13;F205
本文编号:267645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13;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慧凝;尤完;;论资源制约及资源导向的循环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9期
2 张菲菲;李慧明;;资源替代、价格联动与产业风险——再生资源产业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3 毕金星 ,谭旭红;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5年21期
4 都沁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构建与优化[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年Z1期
5 张景华;;经济增长理论、自然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6 余敬,姚书振;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及其系统构建[J];地球科学;2002年01期
7 毛敏芳;;关于矿产资源开采顺序的经济分析与政策调控[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8 卢昌义,陶有胜;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福建环境;1998年05期
9 宋冬林,汤吉军;沉淀成本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10 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连业;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雯静;略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6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7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