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不确定环境下的威权机制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26 09:47
【摘要】: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分别站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立场上,论文拓展在经济学领域日渐流行的实物期权模型方法而深入探讨了威权机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定义转移成本和威权租金这两个概念,论文揭示了威权机制加速经济发展的原理,并且解决了以前文献未能解决的关于政企合谋的激励问题:政府威权与微观经济主体是怎样结合的难题.特别的,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用威权机制加速发展经济的动力不完全一致的情形,论文设计出了中央政府最优转移成本目标得以有效执行的最优契约机制,以确保实现中央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当转移成本所造成的负面成本足够小时,论文揭示了威权机制在允许地方政府和企业合谋或合作的条件下,促使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作用,并且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我们得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性建议.另外,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和丰富科学发展观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玮,杨伟国;论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J];欧洲;2002年01期

2 王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一种互补性的制度建构[J];攀登;2011年04期

3 苗建军;崔玮;;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逐利合谋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束克东;;制度变迁的原因、方式及趋势[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陈靖;阚世钻;;灌溉治理的“产权—激励”机制及其效用——基于甘东灌区治理困境的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01期

6 胡光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研究——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视角[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2年02期

7 张岩鸿;;政府绩效评估:述评、探究及改进策略[J];政治学研究;2008年05期

8 张紧跟;;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0年03期

9 孙彩红;余斌;;对中国中央集权现实重要性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10年04期

10 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周杰;;中央控制与地方过渡供给:一类公共物品提供决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6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7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8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2 SandraPONCET;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1期

3 严冀,陆铭;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武芳;浅析留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乡镇经济;2000年03期

2 叶瑜;日本经济发展的大区域观[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12期

3 石海松;抓成果转化 促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2000年11期

4 盛洪昌;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趋势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张海庆;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思考[J];财税与会计;2000年05期

6 刘明珂;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J];发展论坛;2000年05期

7 王友忠;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J];发展论坛;2000年12期

8 杨启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解决两大问题[J];福建改革;2000年11期

9 李恒元;农村城镇化,是拉动地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J];发展;2000年03期

10 赵虎;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全面推动红古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2 司应武;查全胜;;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薛志连;史珞;黄官清;;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4 逄锦聚;刘书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5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董辅y=;;目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看法[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8 张学天;;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推动都兰经济发展[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9 迟树功;;促进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构想[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王明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凤;民营经济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主力[N];雅安日报;2007年

2 记者 相恒波;围绕经济发展 探索党建新路[N];延边日报;2007年

3 郑永忠;把工作触角伸向经济发展前沿[N];运城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无干扰的经济发展环境[N];商丘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董瑶;省工商联力促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N];贵州政协报;2009年

6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李文斌;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N];安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侯若志;兰州经济发展要实现率先跨越[N];甘肃日报;2011年

8 记者 万晶晶;市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研修班结业[N];淮安日报;2011年

9 何继伟;恩路创新带来经济发展新天地[N];黄河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孟振兴;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石[N];南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3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4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为民;中国经济发展史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7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8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9 马力宏;制度供给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唐龙;价值观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冬敏;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3 胡榕;长株潭试验区内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婧姝;沙特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李男;非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赵朋;政府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7 赵丽;科技对经济发展由支撑进入引领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高杰;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新论[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晓春;县域高职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梦宁;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及政府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0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30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