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环境下的威权机制与经济发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玮,杨伟国;论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J];欧洲;2002年01期
2 王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一种互补性的制度建构[J];攀登;2011年04期
3 苗建军;崔玮;;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逐利合谋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束克东;;制度变迁的原因、方式及趋势[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陈靖;阚世钻;;灌溉治理的“产权—激励”机制及其效用——基于甘东灌区治理困境的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01期
6 胡光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研究——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视角[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2年02期
7 张岩鸿;;政府绩效评估:述评、探究及改进策略[J];政治学研究;2008年05期
8 张紧跟;;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0年03期
9 孙彩红;余斌;;对中国中央集权现实重要性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10年04期
10 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胡新艳;罗必良;;农地承包权的再分配:利益、法律、强力与情面——湖南H村调田规则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周杰;;中央控制与地方过渡供给:一类公共物品提供决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6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7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8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2 SandraPONCET;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1期
3 严冀,陆铭;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武芳;浅析留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乡镇经济;2000年03期
2 叶瑜;日本经济发展的大区域观[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12期
3 石海松;抓成果转化 促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2000年11期
4 盛洪昌;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趋势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张海庆;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思考[J];财税与会计;2000年05期
6 刘明珂;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J];发展论坛;2000年05期
7 王友忠;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J];发展论坛;2000年12期
8 杨启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解决两大问题[J];福建改革;2000年11期
9 李恒元;农村城镇化,是拉动地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J];发展;2000年03期
10 赵虎;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全面推动红古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2 司应武;查全胜;;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薛志连;史珞;黄官清;;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4 逄锦聚;刘书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5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董辅y=;;目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看法[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8 张学天;;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推动都兰经济发展[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9 迟树功;;促进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构想[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王明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凤;民营经济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主力[N];雅安日报;2007年
2 记者 相恒波;围绕经济发展 探索党建新路[N];延边日报;2007年
3 郑永忠;把工作触角伸向经济发展前沿[N];运城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无干扰的经济发展环境[N];商丘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董瑶;省工商联力促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N];贵州政协报;2009年
6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李文斌;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N];安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侯若志;兰州经济发展要实现率先跨越[N];甘肃日报;2011年
8 记者 万晶晶;市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研修班结业[N];淮安日报;2011年
9 何继伟;恩路创新带来经济发展新天地[N];黄河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孟振兴;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石[N];南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3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4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为民;中国经济发展史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7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8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9 马力宏;制度供给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唐龙;价值观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冬敏;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3 胡榕;长株潭试验区内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婧姝;沙特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李男;非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赵朋;政府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7 赵丽;科技对经济发展由支撑进入引领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高杰;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新论[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晓春;县域高职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梦宁;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及政府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0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3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