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0:13
【摘要】:在全球生产要素“东移”和中国发展重心“北上”的趋势共同作用下,环渤海区域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京津两市的重新定位以及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环渤海经济圈已经被视为新世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特区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和以浦东新区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先后实现了迅猛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相比之下,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发展却有些缓迟缓,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局面。在全国整体发展的格局中,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虽然环渤海经济圈拥有着众多的优势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提出以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明显迟缓。环渤海经济圈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一直呈现着“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第二产业比例最大。由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发展思路的偏差,第二产业对于经济的增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环渤海经济圈在区域结构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板块,相应地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产业带。 到目前为止,环渤海经济圈仍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整合、协调发展框架。产业分工协作意识淡薄,三大经济板块间竞争大于合作。环渤海经济圈内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同构化严重、产业链残缺不全、产业创新未形成合力,导致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缓慢。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和沈北新区概念的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环渤海经济圈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和区域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其能与长三角、珠三角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论文的第一章绪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二章对与论文相关并能作为论文理论基础的理论进行了简述,主要有区域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第三章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总体发展现状、第二产业发展现状、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三方面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四章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现状的剖析,总结出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现存的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缺乏紧密分工协作;区域内各省市产业创新活动未形成合力;市场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经济效率低以及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区域内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第五章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发展情况,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第六章针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优劣势,提出六大对策和建议: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环渤海产业结构统一协调和整体优化战略;构筑京津唐高新科技产业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区域开发重点,激活区内经济龙头和培养核心增长极;逐步建立统一的权威性区域协调机构;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论文的创新点包括:第一,运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分析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第二,经济学者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和对策基本停留在理论阶段,本文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的“建立统一有效的权威性协调机构”“构建京、津、唐高科技产业带”的对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书华 ,邓丽姝;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经济概况比较[J];北京观察;2004年12期

2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蒋振声,周英章;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卢嘉瑞,张云,田学斌,陈永国;新世纪北方经济的龙头: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构想[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10期

6 李新安;;我国FDI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7 王雅莉;;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思考[J];城市;2007年08期

8 谭克,路瑶;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05期

9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10 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赵江山 孟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陈耀;[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本文编号:2752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52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