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图文】:
2012年第3期区域经济研究图11978-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绝对差异比较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529元,增长到2009年的16027元,消除价格因素,三十年来实际增长5.17倍。农村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36元,增加到2009年的5395元,实际增长7.37倍。虽然山东省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年消费水平增长的倍数多,但是农民消费水平起点数额比城镇居民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一直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增长,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则一直是低水平基础上的增长,所以两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1978-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绝对差距实际值从393元上升到2126元。从增速来看,1994年前差距变化比较平缓,1994年后差距开始加剧,使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在这一段时期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增加。(二)山东省和17地级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对差距由表1可知:(1)1999年全省17地级市中只有表1山东省和17地级市城乡消费水平的相对差距地市1999年2009年农村消费(元)城镇消费(元)城乡消费比(农村=1)农村消费(元)城镇消费(元)城乡消费比(农村=1)差距变化值全省168045152.694417120132.720.03济南市211375683.584733147643.12-0.46青岛市246372662.955832160802.76-0.19淄博市242450802.105171126852.450.36枣庄市245145191.84375396082.560.72东营市191762073.244543135992.99-0.24烟台市308563612.064521145373.221.15潍坊市220960902.765240124842.38-0.37济宁市180645402.513895112442.890.37泰安市219154502.493870123193.180.70威海市275971842.605441144422.650.05日照市201245702.273859108812.820.55莱芜市233650642.174117125983.060?
增长[2]。由图2可知,山东省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变动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山东省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全国的变动趋势大致保持一致,1978-2009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总体变动趋势,这说明山东城乡居民消费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二是从总体上看,1983年以前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比曲线比全国的高,1984年以后低于全国城乡消费比曲线,这说明山东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自1984年开始有所缩校1984年山东城乡居民消费比比全国低0.13个百分点,2009年低0.73个百分点。图21978-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变动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1978-200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根据变动特征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阶段。城乡居民消费比由1978年的3.89迅速缩小到1984年的2.07。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使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城乡消费差距的缩校第二阶段:1985-1992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迅速拉大阶段。城乡居民消费比由1985年的2.18迅速增加到1992年的2.84。这一期间经济改革体制目标的逐步明确、城镇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促进了城乡消费差距的扩大。第三阶段:1992-1994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迅速缩小阶段。城乡居民消费比由1992年的2.84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2.01。这是因为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了农村的消费。第四阶段:1995-2009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步扩大阶段。城乡居民消费比由1995年的2.05逐步增大到2009年的2.97。这是因为1995年以来三农政策的?
2012年第3期区域经济研究图3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图4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重,D为相对差异率。由表2可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最大的是衣着类。200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差距为114.42%,城镇居民在衣着上的消费早已超越了穿暖的基本生理层次的需求,进而达到一种近于炫耀的交际性需求的层次,把衣服当作追求美和身份地位的一种工具,在某种程度可当作奢侈品满足心理方面的满足,所以对于衣着的追求很高[4]。而农村居民由于与土地打交道的生活实践以及农村居民朴素而略显保守的文化,使得在衣着上的需求以实用为主且需求有限,他们宁愿把多余的资金支出用在教育和居住上。其次是其他商品和服务,该类差异率为91.02%。此类消费主要包括了化妆品、金银珠宝、照相费等费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此类商品消费量大,而农村居民认为此类商品绝大部分是非必需品类,属于一种奢侈性消费,消费需求极为有限。第三位的是居住类。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所占比重为21%,城镇居民为11%,农村比城市高出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所占比重以50.23%的相对差异率大于城镇居民。这是因为农村居民基本是自建房,建房成本相对于其他消费来说是最高的,从而使得居住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一直比较高,另外,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总消费水平比较低也是比重较大的原因。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于居住的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住房己不仅仅是为家庭生活提供空间,是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资料,是一种长期的耐用消费品,而更是把住房看成自己及家庭地位和声誉的象征,所以农村居民在住房消费上体现出示范性消费的特点,平常在食品衣着方面注意节俭而在住房上却不吝支出的原因。可以预测,随着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积极财政政策跟踪研究”课题组;从抑制消费战略转向鼓励消费战略[J];财贸经济;2001年10期
2 蔡秀玲;邓春宁;;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及政策导向刍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夏传文;刘亦文;;中国农村地区间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12期
4 吴振球;祝正芳;谢香;;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结构、经济景气波动与居民消费需求[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5 杜润生;给农民国民待遇[J];中国改革;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俊芳;近几年我国刺激消费政策与措施评析[J];成人高教学刊;2002年06期
2 隋艳颖;夏晓平;;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偏离调整力度分析——基于收入分层的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刘惯超;;中国消费不足的原因:一个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4 阳芬;;和谐之基:保障农民平等权利[J];文史博览;2005年20期
5 曾广喜;;农民可不可以不要土地[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6 伍昱丰;黄瑜瑜;;福建省农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8期
7 钱东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及城镇化对总消费的影响研究——加入人口因素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1年05期
8 张伟;论消费政策与宏观调控[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张英洪;三级利益共同体与农民问题[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向东,张维平;加入WTO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储德银;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申端锋;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邓春宁;基于不确定性预期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亚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高贵如;基于交易效率的农村市场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春;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夏昱贤;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浙江大学;2009年
3 郭长玉;农民道德素质提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李静静;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模式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左志强;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后果及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7 甘代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制度伦理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沁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常伟;农民负担问题的经济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周荣甲;和谐社会视野中农民工境遇的伦理审视[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秋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5期
2 彭海艳;;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因素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3 吴拥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08年06期
4 刘文勇;收入因素对中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5 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6 范剑平,刘国艳;我国农村消费结构和需求热点变动趋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1期
7 郭爱君;武国荣;;基于AIDS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年02期
8 石柱鲜,武征,刘俊生,黄红梅;2004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贺铿;;中国投资、消费比例与经济发展政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10 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彬;;新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2 洪丰;;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金颖思;;广东与山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及其启示[J];广东科技;2011年13期
4 陈太明;杜两省;齐鹰飞;;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福利损失的城乡差异分析——基于经济波动减缓经济增速的拓展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5 康迪;;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6 李维梁;;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慧;;山东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霞;;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定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9 ;山东省主要经济指标[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S1期
10 ;行业动态[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统计局 严先溥;创造城乡居民消费新热点[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市委党校 卢丽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增强盘锦发展动力[N];盘锦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明 通讯员 熊静;我州城乡居民消费趋旺[N];恩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郝薇;我省城乡居民消费强劲攀升[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梁达;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消费新跨越[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王宝龙;我市“十一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N];运城日报;2011年
7 李雪峰;准旗城乡居民消费“节节高”[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琰;商务部:2010年将设法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N];中国商报;2010年
9 记者 鲍志华;城乡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稳步增长[N];太行日报;2010年
10 陈媚;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N];南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哲敏;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雪;山东省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D];济南大学;2009年
2 刘淑娟;山东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海燕;灰色系统在山东省利用外资区域经济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春晓;韩资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5 周鹏;山东省发展轨迹反思及未来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史晓庆;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及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欣;山东省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霍明;人力资本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王森彪;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李筱楠;山东省生态足迹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6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5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