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7 19:53
【摘要】:Barro等(1990)提出一个关键的经济问题,贫穷国家或地区是否比富裕国家或地区增长得更快,是否存在必然的力量导致人均产出水平的收敛?本文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理论为指导,在考察陕西各地市以及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特征上,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分析了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动态演化历程,阐述了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征,探究了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缩小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为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绝对收敛分析和人均GDP的变异系数两种方法相互验证,研究均表明:在1989-2008年期间,陕西各地市并不存在绝对收敛,相反存在绝对发散现象,即人均产出较高的地市倾向于比人均产出较低的地市有更快的人均产出增长率。(2)1982-2008年期间,陕西与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在1982-1999年以及2000-2008年期间,陕西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σ收敛现象。在1989-2008年间,陕西各地市不存在σ收敛。(3)在控制劳动增长率、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工业化水平这些解释变量之后,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初始值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陕西各地市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同时,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工业化水平对陕西人均产出收敛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4)在西部大开发前后,陕西与东部地区之间不存在绝对收敛。在保持投资率、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这些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陕西与东部各省之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西部大开发实施后,陕西与东部各省的条件收敛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大开发实施前。另外,投资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对收敛性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本文最终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落后地区应在市场导向下,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获得较高的长期增长率;(2)陕南等落后地区应树立长远的发展观,从战略高度扩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加强基础教育的普及,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3)陕西应撤除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要素市场的发育,进一步提高开放度;(4)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落后地区要加快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图文】:

投资率,陕西省,铜川,渭南


3.3 陕西省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分析3.3.1 各地市投资率的比较由图可知,西安、铜川、延安、榆林、安康和商洛的平均投资率保持在 40%左右,宝鸡、咸阳和渭南的平均投资率保持在 35%左右,汉中的平均投资率基本保持在 27%左右,与西安、铜川、延安、榆林、安康和商洛以及宝鸡、咸阳和渭南的平均投资率相比,汉中的平均投资率分别低了 13%和 8%。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投资率越低,达到稳态的人均 GDP 水平越低。

工业化程度,陕西,中学生


图 3-2 1989-2008 年陕西各地市工业化程度3.3.3 各地市人力资本的比较由图可知,咸阳每万人中学生在校人数为 900,是所有地市中最高的,其次是铜川,人数稍微低于 800,西安、宝鸡、渭南、延安和榆林的每万人中学生人数在 600 左右,汉中、安康和商洛的每万人中学生人数基本保持在 500 左右。我们发现,在所有地市中,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的每万人中学生人数是最低的,这些地方需要加强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

中学生,陕西,汉中


图 3-2 1989-2008 年陕西各地市工业化程度3.3.3 各地市人力资本的比较由图可知,咸阳每万人中学生在校人数为 900,是所有地市中最高的,其次是铜川,人数稍微低于 800,西安、宝鸡、渭南、延安和榆林的每万人中学生人数在 600 左右,汉中、安康和商洛的每万人中学生人数基本保持在 500 左右。我们发现,在所有地市中,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的每万人中学生人数是最低的,这些地方需要加强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金融产业集聚研究评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2 杨德志;;以效率为中心加快区域经济增长[J];才智;2011年20期

3 王荣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4 刘迎霞;;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9期

5 张富祥;;银行信贷、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J];西部金融;2011年08期

6 冯锋;李天放;;基于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双重影响的区域经济增效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6期

7 张洪东;秦振艳;;技术引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8 于见;;论银行信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金融经济;2011年14期

9 石清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8期

10 肖琳琳;;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兵团经济带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罗丹程;;金融深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政;佟鑫;;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动态面板和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4 赵立雨;师萍;;基于空间计量的R&D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庞丽;王铮;;国际旅游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曹景林;李建立;;地方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政府管理竞争力数据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7 江志君;;培育区域增长极 促进会展业大发展浅析[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陈琳;;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蒋辉;张怀英;;湘鄂渝黔边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继铭 邢自强 徐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记者 王治军;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N];大庆日报;2009年

3 陈华;工业提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N];北大荒日报;2009年

4 曹松林;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N];红河日报;2011年

5 临汾市委党校副教育长 刘佶鹏;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问题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6 周天芸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与银行信贷选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7 赵炬辉 记者 曹平平 王莹;南关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N];吉林日报;2010年

8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周运源执笔;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启迪[N];光明日报;2004年

9 汗青;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战略版图日臻完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通讯员 谢平芝 黄小兵 李辉华;资兴项目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增长[N];郴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丁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张晓燕;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陈华;中国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俊飞;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黄s

本文编号:2759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59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