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20:44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协作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升级,经历了“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圈”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已逐步建立起聚集竞争力最高的京津唐经济圈、区位竞争力最高的长三角经济圈、制度竞争力最高的珠三角经济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北京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世界一流城市的过程中,被过度集中的人口和资本压力所牵绊。欲高飞,先减负。河北省借“为首都分忧”之势,提出构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打造出比首都更宜居、生活品质更高的地区。 本文采用GIS技术与规划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兼顾的分析法,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圈层范围界定、等级规模结构特征、职能结构特征、空间结构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及政策建议,对于推动环首都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围绕这一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在分析了世界、全国和区域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开展环首都经济圈结构优化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经济圈相关研究与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主要利用GIS与规划结合,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界定环首都经济圈的范围,创新了界定经济圈的方法,并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角度分析了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是论文的重点,主要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从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运用分形理论探讨了环首都经济圈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运用纳尔逊标准差法进行职能分类,用专门化指数法确定每个县级市的主导职能,经济基础法考虑城镇规模的影响,全面地分析环首都经济圈城镇的职能类型,客观地评价环首都经济圈城镇的职能结构特征;运用空间结构演变及空间扩展类型模型,分析了环首都经济圈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方面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的优化思路和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05;F127
【图文】:

全球,首都


图 1-1 全球主要经济圈分布图1.1.2 首都发展遇困境,新区域协调的诉求2005 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得到正式批复;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确立了北京的国际性地位,首都职能不断强化,文化影响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规划中的发展目标部分已提前实现。然而,在发展的进程中,人口高度增长与资源濒临枯竭、就业与居住生活不匹配、交通拥堵、宜居水平不高、产业亟待创新升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新城(昌平、顺义、门头沟、房山、通州、亦庄、大兴)地区的快速增长为首都地区的空间对接提供了可能性,但对于缓解首都压力作用不明显。“北京总规实施评估报告”(北规委,2010.12.2)认为:“首都面向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也不可能单独解决。……如何统筹兼顾,制定全面而连贯的实施计划,有效地整合资源,从而实现统筹时空、同步高效的协调发展,成为更好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5〕2 号)明确指出:“北

分析图,发展战略,河北省,大都市区


图 1-2 河北省“两环一带”发展战略 图 1-3 河北省重点开发区分析图从图 1-3 可以看出,环首都地区工业化基础较好,特别是保定高新区、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在河北省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京、津两市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产业外溢日益明显,有利于借助首都的区位优势,得到中央的重视和照顾,打造首都产业和功能转移平台,提升河北省的发展水平,为环首都地区创造新的历史机遇。1.2 国内外经济圈相关研究1.2.1 国外经济圈相关研究1.2.1.1 国外经济圈的理论研究现代意义上关于经济圈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1910 年基于人口统计需要提出了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的概念,英国于同期做了类似工作,提出了划分大都市区(conurbantion)的标准,并考虑了经济因素。[1]1940-1959 年,美国相继修正了大都市区划分标准,分别为标准大都市区(Standard Metropolitan Area,简称为 SMA)和标准大都

分析图,重点开发区,河北省,分析图


图 1-2 河北省“两环一带”发展战略 图 1-3 河北省重点开发区分析图从图 1-3 可以看出,环首都地区工业化基础较好,特别是保定高新区、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在河北省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京、津两市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产业外溢日益明显,有利于借助首都的区位优势,得到中央的重视和照顾,打造首都产业和功能转移平台,提升河北省的发展水平,为环首都地区创造新的历史机遇。1.2 国内外经济圈相关研究1.2.1 国外经济圈相关研究1.2.1.1 国外经济圈的理论研究现代意义上关于经济圈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1910 年基于人口统计需要提出了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的概念,英国于同期做了类似工作,提出了划分大都市区(conurbantion)的标准,并考虑了经济因素。[1]1940-1959 年,美国相继修正了大都市区划分标准,分别为标准大都市区(Standard Metropolitan Area,简称为 SMA)和标准大都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继元;都市圈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3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63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