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晓微;崔晓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四大可行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何建坤;滕飞;刘滨;;在公平原则下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闫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J];世界经济;2003年01期
5 杨子晖;;“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世界经济;2010年10期
6 杨子晖;;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7 张延群;;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金梅;鲍甫成;吕建雄;黄荣凤;赵有科;Evans Robert;;祁连山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方意;赵胜民;;利率双轨制下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7期
3 张磊;;全球减排路线图的正义性——对胡鞍钢教授的全球减排路线图的评价与修正[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4 陈焰 ,熊玉珍;中心外围论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3期
5 孙林;;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1期
6 朱晶;陈晓艳;;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1期
7 孙林;;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关系研究——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0期
8 朱前;中国与印度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03期
9 颜云云;佘元冠;;能源效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09期
10 李猛;;中印边际产业内贸易和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金梅;祁连山青海云杉木材性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凌华;基于农产品贸易的中韩FTA可行性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5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孙林;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宋佃星;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远铜;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南美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韩朋生;中印双边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长治;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玲;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张宇宏;中国和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对比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吴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权利义务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徐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责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亚杰;低碳经济与外部效应[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郭稳;中国遭遇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分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陈建华;重庆市碳排放特征分析与减排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3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4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5 傅京燕;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66期
8 杨子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应用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9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10 何建坤;张希良;李政;常世彦;;CO_2减排情景下中国能源发展若干问题[J];科技导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林海;杨慧;;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碳排放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胥巍;安绪蓉;;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态比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3期
3 韩伟;;能源大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陕西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1年05期
4 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5 袁叶龙;;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区为例[J];市场论坛;2010年09期
6 郑和平;;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结构的计量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7 许广月;宋德勇;;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1期
8 杨荣海;;美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
9 曾胜;;基于C-D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能源;2008年11期
10 曾胜;郑贤贵;饶呈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分析[J];软科学;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敬锐;杨兆萍;;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3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2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记者 林馥盛;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实现双赢[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火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2 冯等田;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规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羽;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费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辛筝;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8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2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7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