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第三极”的选择及其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图文】:
3.1.2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现状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成渝经济区内的主要城市呈现出沿江、沿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的特征,大致形成了“一江三轴”的空间布局(如图2一2),即沿江城市轴线、宝成一成昆铁路轴线、成内渝轴线及成遂渝轴线。沿江、沿交通轴线的城市发育相对较好,而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群之间的两条“川中横向线”发育较缓,这正在极大地影响到了川渝两地的经济空间布局和成渝经济区区域整体功能的发挥。从现有的成渝经济区的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集聚状态来看,目前城市等级较高、城市空间聚合效应较为明显、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的主要集中在重庆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成德绵乐平原都市圈、川南城镇群以及川东北城镇群,基本形成了成都、重庆、)!}南、川东北四个城镇密集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页成渝经济区范围示意图图2一1成渝经济区范围示意图3.1.2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现状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成渝经济区内的主要城市呈现出沿江、沿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的特征,大致形成了“一江三轴”的空间布局(如图2一2),即沿江城市轴线、宝成一成昆铁路轴线、成内渝轴线及成遂渝轴线。沿江、沿交通轴线的城市发育相对较好,而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群之间的两条“川中横向线”发育较缓,这正在极大地影响到了川渝两地的经济空间布局和成渝经济区区域整体功能的发挥。从现有的成渝经济区的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集聚状态来看,目前城市等级较高、城市空间聚合效应较为明显、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的主要集中在重庆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成德绵乐平原都市圈、川南城镇群以及川东北城镇群,基本形成了成都、重庆、)!}南、川东北四个城镇密集区。
图2一4经济区三次产业对地区总产值的拉动作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城市统计年鉴2009年渝经济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然成渝经济区在历经13年的发展后,综合实力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是,经济区内进一步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目前,中国的国民经发展已经处在了一个转折点上,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的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成渝经济区能否把握好这一机遇,促进经济区内各方面协调与完善,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将决经济区未来发展前景和命运。城市化水平方面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本文仍沿用非农业人口比重反映城市化水平,200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冀源溪;;推动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体制创新研究[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全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 全面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目标[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四辑)[C];2011年
3 韩利学;;关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张晓峰;;发挥审计保驾护航作用 助推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基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审计定位和重点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5 王义;孙涛;;深化半岛蓝色经济区府际合作的对策建议[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6 袁建岐;;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张强;;加强对接 统筹发展 打造快捷畅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大通道[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胡金荣;;关天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探讨[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琪;张清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关系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10 徐建勇;;打造蓝色文化建设高地 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高级记者 马驰;沈阳经济区呼唤新“辽商”[N];沈阳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羽;市发改委主任高文哲: 主动参与到沈阳经济区建设中[N];铁岭日报;2010年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 范恒山;深入推进经济区理论研究[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肖飞;把海西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美之区[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 杨连科;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区建设[N];天水日报;2010年
6 方树成 资溪县政协主席;资溪如何对接海西经济区建设[N];光华时报;2010年
7 记者 徐榕蔚;以全新思路合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N];威海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仵树大;兰白经济区发展的关键是融合[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9 记者 梁敏 吴婷;国办发文支持甘肃兰白经济区发展[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同心合力加快沈阳经济区建设[N];沈阳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韵;成渝经济区“第三极”的选择及其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宋茂兵;浙江南部地区融入海西经济区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楠;沈阳经济区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张翠娟;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冯雯雯;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袁宏;关于江淮城市群培育的探讨[D];安徽大学;2011年
7 张欢;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结构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娱瑜;黔中经济区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何新颖;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侯小星;滇中城市群产业集聚与整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1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0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