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4:46
【摘要】: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密切,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能源消费可以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金支持,使得能源效率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能源消费,扩张的能源消费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降低环境污染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粗放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适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背景下协调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传统能源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凸显,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保证合理能源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介绍了论文结构和研究框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 2.理论支撑部分。本文不仅介绍了能源、环境、经济之间存在的两两关系,还整合性的将三者置于一个系统中进行了探讨,同时概述了与能源、环境、经济研究密切相关的四个经典理论。 3.在介绍内蒙古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内蒙古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高能耗、高碳排放趋势以及经济总量和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4.量化内蒙古能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用计量模型逐层次的对内蒙古能源、环境与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进行计量分析;通过Tapio脱钩指标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进行脱钩分析;建立VAR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内蒙古未来五年的碳排放量、能源消费总量和GDP进行预测。 5.基于灰色关联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对影响内蒙古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6.结合研究理论,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内蒙古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426.2;F205;F127
【图文】:

框架图,框架图,论文


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拟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t Divisia Index,LMDI)对内蒙古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第六部分,结论和对策。提出内蒙古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2.2 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为: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可持续发展、“3E”系统等相关理论文献的同时对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为后面的定量分析打下理论基础。2.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用到计量分析方法,如协整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因素分解方法。1.3 论文结构和创新之处1.3.1 论文结构

趋势图,能源消费,强度表,内蒙古经济


从总量看,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消费总量①发生了巨大变化,由 1856.66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 2010 年的 18882.66 万吨标准煤,增长了 10 倍多长率达到 6.06%,尤其是 2001 年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10.18%。从能源消经济总量关系的趋势图可以看出,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总持一定的增长趋势。考虑到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以及内蒙古自身产级和低碳、环保技术的广泛运用,能源消费强度②将会继续下降,并且短期费总量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结构比重,能源消费量,内蒙古,年增长


比上年增长(%)年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份比上年增长(%)年增长(%)能弹 - - - 1998 -7.25 10.7 1.97 5.9 0.33 1999 5.66 8.8 5.95 9.0 0.66 2000 8.33 10.8 3.48 9.8 0.36 2001 13.10 10.6 10.03 2.7 3.71 2002 16.54 13.2 8.21 7.5 1.09 2003 27.41 17.6 3.37 7.5 0.45 2004 30.08 20.9 1.98 11.0 0.18 2005 26.81 23.8 4.74 11.7 0.41 2006 16.08 19.1 5.08 11.2 0.45 2007 13.87 19.2 16.22 10.1 1.61 2008 10.36 17.8 -3.80 14.4 -0.26 2009 8.82 16.9 17.96 10.8 1.66 2010 9.62 15.0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 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结构层面看,随着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长,然而各种能源的消费比例基本稳定,仍以煤炭为主要构成能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建华;王兆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53-2008年数据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07期

2 王志飞;李豫新;陈淑嫱;;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8年06期

3 王思斯;崔庆军;蒋月星;夏雯婧;;基于ARDL模型的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1年05期

4 汤清;刘玉洁;;基于两个时间段的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5 马宏伟;刘思峰;王效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性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路世昌;高丽艳;;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7 刘宏杰;李维哲;;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07年12期

8 谢松;刘庆和;;贵州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9 任大鹏;艾明华;;山东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年29期

10 胡誉湘;贺昌政;;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张明慧;宋学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省能源消费需求预测分析[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张馨;牛叔文;赵春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吴延瑞;;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否存在亚洲模式?(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王效华;王正宽;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阶段划分[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张文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鹏;;1995年以来天津市能源消费及其与产业结构演进关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昭玟;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超美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2 伍福佐;破解高油价难题需要国际合作[N];解放日报;2008年

3 记者 京季;我省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增幅回落[N];青海日报;2011年

4 林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于德福 郑雪蕾 薄云山 通讯员 邢云鹏;未来50年煤炭仍是能源消费主角[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耀平;能源消费应走以电为主之路[N];国家电网报;2007年

7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提供;让能耗下降目标得到具体落实[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宋时飞 刁萃;“要小效率,更要大效率”[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谭江琦 范英 实习生 黄睿;根本之变:从卖资源到卖产品[N];四川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贺斌;三大能源消费国需加快节能步伐[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振名;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四代;中国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郎春雷;中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国;能源消费及其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张军委;重庆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0年

3 白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孙芳;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刘佳;内蒙古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统计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6 周月鹏;广东省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金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波;我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晓光;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省际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燕晓红;陕西省能源消费及构成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0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