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素;贺娅萍;;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2 周玉翠;李陈华;;东部经济地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6期
3 闫肃;;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分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4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5 孙晓华;柴玲玲;;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冯子标;;中部塌陷原因及崛起途径探析[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7 韩峰;李玉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湖南省的动态计量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沈可;章元;;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视角的解释[J];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9 柳思维;徐志耀;;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沿革、演进与创新[J];湖湘论坛;2013年06期
10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越;杜小敏;;China's Uneven Labor Flow and Its Effect on Regional Disparit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er additive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2 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3 彭红碧;李国政;;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11年04期
4 刘艳婷;;“两化互动”战略中的科学发展观[J];当代经济;2012年13期
5 崔慧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2年06期
6 陆玉敏;;工业主导,“三化”并举,壮大县域经济[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蒋贵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J];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8 王永平;张瑜;黄海燕;;贵州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李秀萍;韩剑萍;姚永鹏;;甘肃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J];干旱区地理;2007年05期
10 张炜;;我国高校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永平;;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压力与对策探讨[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宋宁;林安民;;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亚萍;;关于推动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袁怀宇;;湖南城镇化水平与发展路径研究[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8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问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李明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肖亚成;区域经济递进发展的要素成本与利益分享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董立锋;中国地区收入差距适度性测度与预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吴淑莲;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杨栋;加速上海市郊区城市化途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王守坤;中国式分权、政府竞争与经济绩效[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宋宁;文化自觉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许伟;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乐;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对劳动力吸纳的定量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6 刘敏;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中国城镇化道路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于晓晴;长江上游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8 李锐;多元化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刘莹;开放经济下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传导机制及其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庄小文;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及政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龙斌;;基于产业集群的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2 刘舜佳;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3 张昊光,姜秀兰;必须防止外资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4 程开明;;当前我国城市化速度的论争与审视[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5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顾朝林;城市化的国际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7 吴莉娅,顾朝林;全球化、外资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江苏个案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8 谢芳;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必须重视城市生活的多功能性——以纽约曼哈顿地区CBD建设经验为例[J];城市问题;2000年06期
9 宁登;21世纪中国城市化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3期
10 李迅,许顺才,朱文华,张勤;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世涛;;从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2 梁林炜;夏紫晶;;北部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0年04期
3 杨天宇,袁江;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探索;2005年05期
4 刘宏杰;;从FDI看我国经济的发展[J];太平洋学报;2005年09期
5 胡玉霞;;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J];甘肃农业;2008年08期
6 马良;;肥东县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23期
7 郑曼莉;;六安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冯丽;白桦;;陕西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胡晓鹏;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胡晓鹏;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联动效应探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婷安;;信息化与经济的增长[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林凯旋;袁奇峰;;劳务外流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初探——以河南驻马店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傅幸之;黄慧明;唐勇;潘珂;;南疆地区疏附县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慧琼;叶育成;;“适居适业”与“宜居宜业”并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尹海伟;朱乾辉;贾俊;;宜兴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定量评价[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平宇;;垦区城镇化的问题与途径[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郭凯峰;曹婧;李霁;;西部地区未来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影响趋势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新霞;;关于临颍县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省社科院区域所《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宋明;王彬;白雪冰;;加快我省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忠;对拔苗助长式城镇化说不[N];证券时报;2011年
2 记者 李斌 王宇;厉以宁委员:要成经济强国,需两个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丁志杰;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贺姗姗;城镇化,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N];宁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春凌;贵州财院举办工业化城镇化论坛[N];贵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任小昌;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让城镇化发展惠民富民[N];广元日报;2009年
7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徐策;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记者 傅刚 李舒 王振宏 储国强;新一轮城镇化,须破解“三大难”[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泽;城镇化让农民兄弟得到实惠[N];云南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侯志勇;吉林财政加大力度支持城镇化发展[N];中国税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2 孟苗;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玉哲;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田维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经济增长[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张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何燕;结构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7 孙起翔;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朱锦娟;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华;河北省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爱平;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5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0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