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日本经济外交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2 09:34
   21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外交随着日本国家战略与日本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出现了急剧转变。2005年以前,是以"入常"为核心、由"大国战略"支配下的经济外交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外交十分重视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一政策手段,目的是推动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实现。到2005年以后,走向尚不完全明确,但追求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服务于日本国家新的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宗旨没有改变。其中,以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等地区合作成为重点,也包括同东盟、大湄公河、印度、中韩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紧密合作、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同时,遏制中国色彩的政策成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试论日本的经济外交与大国追求[J];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01期

2 吴建民;;经济外交研究大有可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贾彩霞;;中韩开展经济外交的必要性及战略合作走向[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4 贾永轩;;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新趋势——经济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1期

5 金熙德;;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作用及其演变[J];日本学刊;1995年04期

6 陆桂芹,吴弘萍;试论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7 张幼文;;主持人的话[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舒驰;;显示中国外交新亮点的经济外交[J];重庆与世界;2005年02期

9 庞中英;中日:“经济外交”扭转“经热政冷”[J];世界知识;2004年08期

10 曾琪;经济外交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志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石[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3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4 李淑云;;信任机制: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的保障[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张森根;;走进一个真实的拉丁美洲[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布赫;;布赫副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A];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汇编[C];2000年

7 黄顺力;;《建国方略》与海峡西岸经济建设[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屹峰;潘光;;美国的中亚经济战略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9 陈才俊;;马礼逊与早期中英外交关系考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崔志鹰;;美朝关系接近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凌云;开展国际交流推动经济合作[N];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陈志新;独联体国家共商合作[N];人民日报;2009年

3 冯武勇;日俄峰会:领土争端无突破,经济合作有进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新加坡驻华大使 陈燮荣 准将;新中携手 共创未来[N];国际商报;2009年

5 徐宝康;落实南北宣言 共商经济合作[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邋徐宝康 高浩荣 夏宇;第二次韩朝首脑会晤议题确定[N];人民日报;2007年

7 记者 袁蓉君;希拉里亚洲之行重在中国[N];金融时报;2009年

8 ;台多数民众支持两岸签经合协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谭武军;俄罗斯提出俄欧经济合作新构想[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臧耀红;赵润田会见韩国领事[N];菏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2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李雪威;冷战后韩国对朝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陈寿光;冷战后越南对美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6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郁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中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洋;日本[蠴DAにつぃての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3 张进;非营利性组织与外部组织经济合作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马蓓;当代俄罗斯与东盟关系评析[D];外交学院;2008年

5 王虎;美国战略东移背景下的TPP及对中国e笥跋靃D];吉林大学;2013年

6 安沃尔;海湾国家与中国的能源外交[D];外交学院;2007年

7 晋兴印;论21世纪以来日本ODA政策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8 夏冰;论中日相互认知中的ODA[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照慧;二战后日本对东盟ODA政策[D];外交学院;2012年

10 申瑞杰;越南加入TPP谈判的认知因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2817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7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