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四川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9:44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伴随着经济发展,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力需求量和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四川省是一个以水电为主的水力资源大省,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仅以省内季节调节能力差的水电资源和有限的火电资源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四川省电力规划、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方法从能源(或电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变量、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能源(或电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其次,在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节能减排理论的指导下,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状况、电力工业发展状况和四川省单位GDP电耗进行分解,并对单位GDP电耗变化做了分析。最后,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根据四川省1990年到2009年度的统计数据对四川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四川省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电力的需求增加。四川省全社会电力消费量与经济总量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第一产业电力消费量与产业增加值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第二产业电力消费量与产业增加值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第三产业电力消费量与产业增加值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2)四川省电力工业的发展先于经济的增长,可以很好的促进四川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或者说,电力工业的发展滞后或者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如果限制了电力工业的发展,那么电力工业将会制约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和电力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产值等多因素的影响下,电力消费与经济仍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用电量每增长1%,人均GDP增长1.27%。 (4)从1990年2009年,四川省单位GDP电耗总体上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单位产值电耗降低所致,而产业结构的贡献非常小。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降低四川省单位GDP电耗仍有很大空间。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从电力能源建设、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提出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1、加强水电建设投资,优化火电发展,适度发展风电,稳妥发展核电,重视电力安全,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电力能源体系;2、用好差别电价手段,通过电价引导产业结构调整;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总体上降低单位GDP电耗;4、鼓励科技创新,提高电力能源利用效率;5、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426.61;F127
【部分图文】:

比重,变化趋势,统计资料汇编,新中国


图2各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图(%)川省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6.07:35.09:28.83,,到2009年调整为15.83:47.43:36.74。规划到201

对比图,电力消费,四川省,年度


四川省1990一2009年度各产业电力消费对比图

全社会用电量,走势图,四川省


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图3.1,可以明显看出,各产业的比重差距在逐年拉大。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并未出现波动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在1990年到19%年直线上升,1996年到2009年先由400k下降到2000年36.48%后又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47.43%;从全省的情况看,虽然这两年在灾后重建和投资拉动等带动下,经济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但全省的产业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调整,大多数震后新上的项目都是集中在建材、水泥、铝业等高耗能行业,而服务业、通信、农林牧渔都很少。3.2四川省电力供需现状3.2.1四川省电力供给现状3.2.1.1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据目前已经探测的数据来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J.米香;任保平;梁炜;;经济增长的代价[J];中国投资;2011年09期

2 唐勇;唐振鹏;;海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马宏伟;刘思峰;王效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性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海闻;;对待经济增长不能走极端[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5 魏颖;;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6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六大问题[J];求知;2005年02期

7 杨俊;王庆存;;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8 ;质量型经济增长更具里程碑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2期

9 薛剑虹;;信息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分析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10 万军;;《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兼论河北省经济增长问题》书评[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保喜;从电力消费看经济增长[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白慧仁;山西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周宇;2010年电力消费有望增长9%[N];消费日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周宇;中电联:今年电力消费有望增长9%[N];证券时报;2010年

5 记者 张书喜 吴量亮;多举措遏制电力消费过快增长[N];安徽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铮 周英峰;经济增长用电下降,国家统计局释疑[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天天;普京表示:俄电力消费达到危机前水平[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8 依琰;国家统计局详解经济增长与用电下降[N];中国商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韶辉;经济增长 用电量为何反而下降[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黄涛 通讯员 唐松寒;去年电力消费继续增长[N];华夏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9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9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