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学位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X52;F124;F224
【部分图文】:
霎 霎舅勇参参参参参参委戴戴蓦参·参爵参参昌昌昌胃蓦胃蓦昌舅 舅‘ ‘而曰粮食产量(万吨)-化肥施用量(万吨 )))图3一 11978一2008年粮食产量与化肥使用量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3.1.2农业面源污染的阶段划分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化肥的投入是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我国粮食安全起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目前我国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用量的l/3,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化肥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作物增产,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现在的5.12亿吨,其中,化肥的贡献超过40%。有学者研究表明,1978一2006年间化肥投入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弹性值为0.20,贡献率达56.81%(王海力
(2000年)(2008年)图3一2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区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业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尤其是在污染程度方面,差异性显著。通过构建污染指标体系,对2000和2008年全国农业污染的区域分异及其时间序列发展变化的聚类分析表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部粮食主产区污染最严重,西部省区次之。总体而言,农业污染严重程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即上海、福建、江苏、山东、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和粮食主产区,一直是我国农业污染较严重地区;并且,在东部省份自身污染持续加重的情况下,加入到该类较严重污染区域类别的省份增多,尤其是中部省份逐渐分离出部分省加入到“东部省份”,即农业污染程度严重的省份越来越多。同一区域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从表3一4可以看出,三个区域化肥由2000年到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7%、19.1%、48.5%,农药由2000年到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一3.6%、25.4%、43.606。表3一4三区域化肥、农药变化状况单位:千克/公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222000午2001午2002午2003午200八午2005年2006年2007年2005午 午图3一4三个区域化肥投入密度与全国水平比较图3一5三个区域化肥投入密度与全国水平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雪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2 王宜虎;崔旭;陈雯;;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3 周静;杨桂山;戴胡爽;;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的动态演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4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5 陈华文,刘康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杨小山;刘建成;林奇英;;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根源及其控制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谢红彬;对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对策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8 李远,王晓霞;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管理: 背景及演变[J];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9 张从;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4期
10 李周,包晓斌;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J];科技导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宏艳;发达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曲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洁;长三角地区化肥投入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利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管理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洁;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3 钟志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8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2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