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7:12
   气候的剧烈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是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其发展规律还缺乏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因而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政府必须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相关部门在制定低碳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相应的指导原则,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论文的目的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低碳经济政策创新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进行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的意义;②对低碳经济及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描述,表明了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的必然性;③参照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教训,并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的三个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化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论述了这些原则产生的必然性和基本内涵;④阐明了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举例说明这些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⑤依据三个基本原则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4;F2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以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学术意义
        1.4.2 研究的实用意义
        1.4.3 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的内容
2 低碳经济和低碳经济政策创新
    2.1 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
    2.2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
    2.3 低碳经济的必然性解读
        2.3.1 高碳能源存量的有限性决定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2.3.2 社会发展规律决定了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2.3.3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决定了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的必然性
    2.4 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的内涵
    2.5 本章小结
3 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的几个原则
    3.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1.1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自然观演进的必然结果
        3.1.2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反思传统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3.1.3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3.1.4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容和基本原则
        3.1.5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政策创新
    3.2 生态化原则
        3.2.1 低碳经济政策创新生态化原则的内涵
        3.2.2 人类向生态文明转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2.3 人类向生态文化转向是必然的选择
        3.2.4 人类伦理道德向生态化转向是必然的趋势
        3.2.5 科学技术发展向生态化转向是必然的方向
        3.2.6 新兴科学的发展为政策创新的生态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3.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3.3.1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3.3.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低碳经济政策创新中的基本内涵
    3.4 低碳经济政策创新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3.4.1 政策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4.2 可持续发展是政策创新生态化的目的和归宿
        3.4.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二者的必然要求
    3.5 本章小结
4 低碳经济政策创新原则的实践
    4.1 低碳经济政策创新原则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实践
        4.1.1 鄂尔多斯市情况简介
        4.1.2 2010 年西部大开发前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4.1.3 2000 年—2010 年间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情况
    4.2 本章小结
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我国低碳经济政策
    5.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和优势
        5.1.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
        5.1.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优势
    5.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5.2.1 创新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5.2.2 创新能源政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
        5.2.3 创新文化政策,提倡低碳和绿色消费
        5.2.4 创新科技人才政策,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5.2.5 完善法律法规框架,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5.2.6 利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3 本章小结
6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立风;谢永明;;“低碳”与“绿色”的辩证分析[J];低碳世界;2011年03期

2 本刊编辑部;;“低碳公关”谁鸣笛[J];公关世界;2010年05期

3 张新;;低碳供应链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08期

4 李静;;对森林碳汇外部性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李静;;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6 唐娅娇;李晓燕;;低碳路径下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7 王丽;邵莉莉;;煤炭企业低碳经营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8 洪恩;;浅析低碳与博物馆结合可行性[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9 王伟;张虎;刘振鹏;;浅议低碳水利工程建设[J];甘肃农业;2011年09期

10 刘利刚;袁镔;;中国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趋势探索[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贾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罗栋燊;低碳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仁良;低碳经济视阈下天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莹;欧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莹;中国低碳经济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姜卓青;欧盟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天舒;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兰春庆;低碳经济的伦理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3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