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4 20:04
   安徽省近年来虽然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但是与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方面也远远落后,承接产业转移无疑给安徽省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利弊相连的,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各种因素作用的合力。所以,本文立足安徽省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利用趋势线拟合和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具体操作上,笔者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研究了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得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量与安徽省的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承接产业转移量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弹性贡献为0.41,也就是说承接产业转移量每增加1%,经济规模增长0.41%。在短期内,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量的变化以0.385的比例影响经济规模的变化。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各种因素作用的合力,所以,笔者在得出安徽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后,分析了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以尽量发挥有利因素的促进作用,避免不利因素的制约作用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确立了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体系,即除了要满足经济规模的绝对增长外,还要使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并根据上述目标体系制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措施,以便为安徽省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学位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章的基本分析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文章的基本分析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创新说明和不足
        1.3.1 研究创新说明
        1.3.2 研究不足
2 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转移理论
        2.1.1 国外产业转移理论
        2.1.2 国内产业转移理论
    2.2 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2.1 经济增长的内涵
        2.2.2 经济增长的源泉
        2.2.3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3 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2.3.1 承接产业转移的要素积累效应
        2.3.2 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创新效应
        2.3.3 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2.3.4 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其它效应
3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3.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3.1.1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周边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3.1.2 制约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3.2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
        3.2.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3.2.2 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
4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4.2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趋势描述
        4.2.1 安徽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分析
        4.2.2 安徽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分析
        4.2.3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总量与经济增长的趋势线分析
    4.3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效应的计量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分析思路
        4.3.3 单位根检验
        4.3.4 协整回归
        4.3.5 误差修正模型
        4.3.6 结果分析
5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5.2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5.2.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
        5.2.2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科技创新的制约
        5.2.3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对资源环境的制约
6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选择
    6.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体系
        6.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6.1.2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体系
    6.2 围绕目标体系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和建议
        6.2.1 优化体制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6.2.2 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进步相结合
        6.2.3 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
        6.2.4 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6.2.5 承接产业转移要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蕾;安徽省承接农产品加工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王海文;南昌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承接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1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41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