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退耦理论的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12:05

  本文关键词:基于退耦理论的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保证基础,提供了大量发展必须的资源也吸收着污染物,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不转变现有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也承受不起。浙江省经济持续高涨,然而资源约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突破资源约束的增长极限,如何突破经济增长对环境压力的的路径依赖是浙江省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对全国其他省份经济环境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我国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理论梳理,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概念模型;依据概念模型及退耦理论,结合浙江实际建立了退耦状态评价体系;退耦水平可以用退耦指数测度,本文将退耦指数定义为环境压力变化率与经济增长变化率之比,其中以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以能源消费量等三项组成的资源消耗指标及以三废排放量等五项构成的环境污染指标共八项指标测度环境压力;并进一步对退耦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共分为耦合、耦合临界、相对退耦恶性指向、相对退耦良性指向、绝对退耦五个水平阶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2000-2012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进行实证,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各自增长态势及二者退耦水平时空变化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确定不同时段、区域退耦水平类型,并由整体到局部,从时间到空间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全面深入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如下: 从时间角度分析,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情况均呈现上升态势,而二者的增长速率却不尽相同。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指数整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退耦水平仍多处于相对退耦阶段,2011-2012年期间内首次出现绝对退耦。环境压力各指标对于经济增长退耦水平存在同一时期内各指标间及同一指标不同时期内的差异,且环境污染指标的退耦水平相对优于资源消耗退耦水平,其中能源消耗和电力消耗退耦指数最高且波动较大,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及退耦指数下降明显,对环境污染抑制产生积极影响。 从空间角度分析,浙江省11个地级市在2000-2012年间74%处于退耦状态,,表明近十余年浙江省各市经济增长速度大多快于环境压力增长速度。然而各时期内退耦水平全省内部空间差异明显,且呈现全局空间上随机分布,局部空间上相关分布的特征。研究期内浙江省各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偶指数呈现区域集聚且扩散的趋势,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空间示范效应,杭州、宁波、温州三市示范效应显著,并对以其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环境作用明显。 本文进一步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退耦驱动因素模型,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保投入、技术进步四因素对于退耦指数的影响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影响关联度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保投入、技术进步依次减弱,且均呈现强相关或中度相关;合理降低工业比重、煤炭能源消费比重,加大环保投入及环保技术创新使用将有利于退耦指数下降。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对浙江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及加大环保投入、环境政策倾斜引导的优化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的发展,一方面本文完善了退耦状态评价体系,并根据浙江实际进行了改良,使得对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研究切实可行,且丰富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本文研究未局限于时序分析,而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区域经济环境退耦水平进行时空演进分析并用GIS技术空间落实,使得研究分析更为全面深入。另外,本文对经济环境退耦驱动因素的进一步研究跳出了目前现状描述分析总结的传统经济环境退耦研究方式,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驱动因素研究有所改进。
【关键词】:浙江省 经济增长 环境压力 退耦指数 退耦驱动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2;F1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2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4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15-24
  • 第一节 相关理论概述15-1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4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4-33
  •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概念模型24-26
  • 第二节 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及环境压力指数构建26-30
  • 第三节 退耦状态评价体系30-32
  • 第四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32-33
  • 第四章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发展评价33-45
  • 第一节 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评价33-38
  • 第二节 浙江省环境压力现状评价38-45
  • 第五章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退耦分析45-61
  • 第一节 浙江省总体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退耦测度及时序演变45-49
  • 第二节 浙江省各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状态时空演进分析49-61
  • 第六章 退耦驱动因素及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优化对策研究61-72
  • 第一节 退耦驱动因素模型61-63
  • 第二节 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63-66
  • 第三节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驱动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66-68
  • 第四节 浙江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优化对策与建议68-7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2-75
  •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72-73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81
  • 附录81-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环保部将采取七项措施应对环境压力[J];纸和造纸;2011年06期

2 陈灌春,谢有奎,方振东,高殿森,谯华,敖漉;环境压力与国家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3 田富姣;于鲁冀;赵晴;;基于生态系统的水环境压力分区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10期

4 王凤波;顾晓薇;王青;胥孝川;;沈阳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5 王瑾;钱新;钱瑜;;生态工业仿真系统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动态变化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1期

6 王福重;贾茹;;我国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工业固体废物环境压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7 ;我国环境压力居世界首位[J];初中生必读;2011年12期

8 顾晓薇,王青,刘敬智,丁一,刘建兴;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9 柏玲;唐艳玲;吴玉鸣;;广西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测度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胡世明;;化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晨程;肖云雅;朱国伟;;传统与现代服务业的环境压力关系对比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王小平;;建立皖江城市环保互动机制 推动长江环境保护[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可持续发展[A];机械工程未来二十年发展预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明 张晓梅 张骅;石化企业如何应对能源和环境压力[N];中国企业报;2013年

2 郑思齐;郑思齐:环境压力将是“三明治”结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变环境压力为发展动力[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胡菊芹;环境压力促能源变革加速[N];中国电力报;2013年

5 葛福杰;抓“三违”重在找根源[N];经理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宇天;内蒙古:环境和能耗指标成为投资“铁门槛”[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曹培锋 周迎久;转变发展方式 减轻环境压力[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郇庆治;把环境压力变成政治动力[N];甘肃日报;2013年

9 杭春燕;培训官员:向地方传导环境压力[N];新华日报;2007年

10 袁蓉君;全球化增大社会环境压力[N];金融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青;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环境压力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缑雪;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省域环境压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周倩雯;基于退耦理论的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退耦理论的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