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区域发展阶段与城市辐射力的山西省经济区划

发布时间:2020-10-31 00:15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协作区日益成为21世纪全球和区域竞争的主要载体。山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城市间的协商协作机制”,“强化城市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推动经济区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并“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在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战略合作,推动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加快山西省经济协作区的构建,构造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提升山西省综合实力,带动全省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 文章中首先将模糊数学模型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对山西省1998-2007年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批判,得出该地区在1998-2007年间处于工业化中期,但向工业化后期演进的趋势已日益凸显;根据空间结构理论,在此发展阶段,区域应采用“点—轴”化的发展模式。 同时,构建城市辐射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笔者在构建指标体系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城市辐射力的因素分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企业、开放度、科技实力、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7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并根据专家打分结果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同时,将以上运算结果运用于断裂点理论,计算山西省各中心城市的辐射力范围。 最后,笔者结合以上研究结论将山西省进行经济协作区的划分,划分为晋北、晋中、晋东南以及晋南四个经济协作区;同时根据各经济协作区不同的特点,对其各自的发展相应提出建议。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规划图,经济协作区,主要城市,规划图


交通中心以及旅游集散地和服务基地[60]。晋中经济协作区是山西省对内外开放、参与竞争与协作的首选区域[61]。同时,选择重点协作对象是“全面开放”的立足之本。晋中经济协作区历来与环渤海地区联系紧密,应积极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冀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优势,发挥山西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作用,通过构建与国家交通战略相衔接的区域交通体系、为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空间储备、为中西部与环渤海的经济联系提供通道平台,成为国家天津滨海新区向西辐射的重要节点,创建开放型的经济区,以发挥晋中经济区的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能源基地服务作用[62]。采用点轴与分区相结合的城镇化模式,逐渐使区域从非均衡走向均衡发展,从“单极化”走向网络化[63]。集中区域优势力量,发展太原晋中增长极,同时建设清徐、交城、文水和介孝汾工业城镇发展带,并整合太谷、祁县和平遥等城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依托太原旅游集散中心的盆地东部旅游城镇带,形成盆地城镇与经济建设的核心地带。最后结合城镇发展带,依托沿盆地边缘的高等级公路环和放射型外部交通体系,推动盆地东西两侧以及山区主要城镇之间联络线建设,加强城镇间快速高效的联系,构建网络化的城镇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业华;开发北海与北部湾经济协作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广西金融研究;1994年07期

2 郭昶;北方蚕业经济协作区第五届年会在新疆举行[J];北方蚕业;1995年01期

3 ;黄河经济协作区共同培育大市场[J];现代经济信息;1995年08期

4 曾凡;如何构建“南安四府”经济协作区——赣州西部策应“对接长珠闽”战略的思考[J];求实;2004年03期

5 李德水;;建设川陕渝经济协作区的重大战略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傅根友;;加快建设浙闽赣边际六县市经济协作区[J];政策瞭望;2009年02期

7 许显昌;钟建春;;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战略思考[J];新重庆;2009年08期

8 马闽华;;试论陕甘川毗邻经济协作区的跳跃发展战略[J];开发研究;1987年06期

9 夏学文;;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大别山经济协作区[J];商场现代化;2006年13期

10 肖枫;;关于“东北亚大经济协作区”的构想[J];东北亚论坛;199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禾;区域互动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俊华;“大跃进”前后的放权与收权[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周红;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5 杨安娣;区域势能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刘春;基于区域发展阶段与城市辐射力的山西省经济区划[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艳;欠发达地区经济协作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刘超;区域间政府合作:应对边缘化的共识[D];西北大学;2010年

4 田苗;珠江流域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跨边界经济合作及协同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方迎;武陵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法律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绪清;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带经济协同发展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秦娟;新中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地域格局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晓光;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D];复旦大学;2008年

9 廖爱姣;湖南在“泛珠三角”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与合作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肖艳;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的经济合作对策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3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3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