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09:47
城市和乡村是组成区域的两个基本单元。城乡关系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核心的区域关系。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是城市和乡村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体现了其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标示区域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研究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有利于认识其发展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实现陕西跨越式发展。 论文运用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107个县(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发展目标、动力机制、水平测度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讨,成果丰富。但是,对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尚未开展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有待加强。 (2)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依据和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基于省域、市域和县域3种尺度,从城乡空间一体化、社会文化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对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城乡一体化是指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促使城乡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优化布局,促进城市和乡村高度网络化协作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应包括城乡关联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2个方面,其中城乡关联发展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目标。因此,论文从城乡关联度和城乡协调度2个方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城乡关联度包括空间组织关联、经济发展关联、社会文化关联和生态环境关联4个方面,城乡协调度包括经济发展协调、社会文化协调和生态环境协调3个方面。 (3)以陕西省107个县(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ESDA、地统计、数理统计等多种定量化方法,从Global Moran's I指数、Local 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组内和组间得分偏差、数量百分比、地理分布、空间分布形态、总体分异趋势等10个方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了1978-2010年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格局及过程。研究表明: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格局与县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并且其空间分异过程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区、市),城乡一体化水平也高,在空间上表现为高水平区域(即热点区域),但发展速度缓慢(即增长的冷点区域),反之则相反。同时,1978-2010年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过程总体上呈现“低水平均衡-低水平非均衡-高水平均衡”的趋势,其中以1978-2000年的分异过程最为显著。 (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变差系数,对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空间组织、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是影响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的4个主因子,并且其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1978年分别为0.242、0.275、0.214和0.224,2000年分别为0.440、0.136、0.209和0.209,2010年分别为0.542、0.231、0.264和0.124。 (5)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四种类型,即整体发展滞后型、初级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和高度协调发展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对策。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朴素的城乡均衡发展思想
2.1.2 城乡统一规划理论
2.1.3 城乡非均衡发展理论
2.1.4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2 国内研究趋势
2.2.1 理论研究
2.2.2 实证研究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要素分析
3.1 自然环境特点
3.2 社会文化发展
3.3 产业发展状况
3.4 城镇体系发育
3.5 基础设施建设
3.6 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变
4.1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数据来源
4.1.3 指标体系构建
4.1.4 评价方法及步骤
4.1.5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
4.2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4.2.1 1978年分异格局
4.2.2 2000年分异格局
4.2.4 2010年分异格局
4.3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过程分析
4.3.1 1978-2010年分异过程
4.3.2 1978-2000年分异过程
4.3.3 2000-2010年分异过程
4.4 小结
第五章 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5.1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测度
5.1.1 测度方法与步骤
5.1.2 影响因素测度
5.2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5.2.1 空间组织因子
5.2.2 经济结构因子
5.2.3 社会文化因子
5.2.4 生态环境因子
5.3 小结
第六章 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对策
6.1 整体发展滞后型区域
6.2 初级协调发展型区域
6.3 中等协调发展型区域
6.4 高度协调发展型区域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9939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朴素的城乡均衡发展思想
2.1.2 城乡统一规划理论
2.1.3 城乡非均衡发展理论
2.1.4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2 国内研究趋势
2.2.1 理论研究
2.2.2 实证研究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要素分析
3.1 自然环境特点
3.2 社会文化发展
3.3 产业发展状况
3.4 城镇体系发育
3.5 基础设施建设
3.6 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变
4.1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数据来源
4.1.3 指标体系构建
4.1.4 评价方法及步骤
4.1.5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
4.2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4.2.1 1978年分异格局
4.2.2 2000年分异格局
4.2.4 2010年分异格局
4.3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过程分析
4.3.1 1978-2010年分异过程
4.3.2 1978-2000年分异过程
4.3.3 2000-2010年分异过程
4.4 小结
第五章 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5.1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测度
5.1.1 测度方法与步骤
5.1.2 影响因素测度
5.2 城乡一体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5.2.1 空间组织因子
5.2.2 经济结构因子
5.2.3 社会文化因子
5.2.4 生态环境因子
5.3 小结
第六章 陕西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对策
6.1 整体发展滞后型区域
6.2 初级协调发展型区域
6.3 中等协调发展型区域
6.4 高度协调发展型区域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殿廷;任春艳;张文新;朱青;戎鑫;顾文选;杨春志;夏紫光;俞晓;;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宁波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吴建楠;姚士谋;曹有挥;王成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差别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3 张华瑛;;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4 张安录;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与城乡生态经济要素流转[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6期
5 李兵弟;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认识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6 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年05期
7 杨荣南;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城市研究;1997年02期
8 程玉申,周敏;都市区发展阶段的城郊矛盾与管理创新──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1期
9 杨培峰;城乡一体化系统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2期
10 赵立新;关善勇;;特色产业集群与城乡一体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写一;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邓吉祥;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9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