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全方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0-11-04 14:09
产业政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又存在争议,支持产业政策的学者从“市场失灵”等理论论证其必要性,也有学者从“政府失灵”角度怀疑其有效性。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是有区别的,必要的产业政策不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结果,我们也不能根据产业政策的无效而否定其必要性。不管从国外经验还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产业政策还有其必要性,尤其在我国目前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背景下,更是重要。我国自正式推行产业政策以来,虽亦有成效,但问题也很显著,使人们对产业政策产生了怀疑,也说明我国产业政策有效性亟待提高。对产业政策做出正确评价能够增强我们对产业政策的认识,并有助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提高,而科学的评价方法正是评价产业政策的客观依据。本文即要探索能够科学评价产业政策的方法。 本文首先从政策方案和政策效果两方面梳理已有的评价方法,比较其角度、背景、特点。针对已有评价产业政策效果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针对目前评价产业政策方案的方法较为缺乏的现实,认为可从最优产业结构和政策模拟两方面加以强化。其次,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产业政策评价方法的思路,即:从政策制定、实施、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评价产业政策的指标,将这些指标具体量化并确定各自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将这些指标根据各自重要性加以汇总,得到一个最终评价结果。在这个思路指引下建立了评价产业政策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比较找出完成思路中每个步骤所需的具体方法,即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值,最后用加权合成方法计算最终评价值,从理论上完成了评价产业政策全过程的方法——全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最后,利用已经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对我国现阶段的钢铁产业政策进行评价。在构建好指标体系后,利用调查问卷邀请有关教授对指标权重和定性指标进行打分,查找相关数据确定定量指标值,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定量数据的处理,得出我国现阶段钢铁产业政策“较好”的评价。对整个评价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执行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否一致这一因素更是重中之重;该政策总体评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得分偏低。据此为我国钢铁产业政策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发现该方法还需在“避免主观因素干扰”、“指标选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24;F12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产业政策评价方法的文献综述
1.2.1 政策评价的含义
1.2.2 产业政策评价的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2 已有评价方法的评述
2.1 政策方案评价方法——事前评价
2.1.1 产业政策最优方案的选择
2.1.2 产业政策的结果预测
2.2 产业政策效果评价方法——事后评价
2.2.1 生产函数法
2.2.2 投入产出法
3 全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3.1 构建评价思路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指标权重及指标值的确定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2 指标值的确定
3.4 计算最终评价值
3.5 总结
4 全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4.1 政策选择与评价目标的确定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评价钢铁产业政策制定的指标
4.2.2 评价钢铁产业政策执行过程的指标
4.2.3 评价钢铁产业政策绩效的指标
4.3 确定指标权重及指标值
4.4 计算综合评价值及结果分析
4.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确定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指标权重统计结果
附录3 确定定性指标值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0193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24;F12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产业政策评价方法的文献综述
1.2.1 政策评价的含义
1.2.2 产业政策评价的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2 已有评价方法的评述
2.1 政策方案评价方法——事前评价
2.1.1 产业政策最优方案的选择
2.1.2 产业政策的结果预测
2.2 产业政策效果评价方法——事后评价
2.2.1 生产函数法
2.2.2 投入产出法
3 全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3.1 构建评价思路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指标权重及指标值的确定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2 指标值的确定
3.4 计算最终评价值
3.5 总结
4 全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4.1 政策选择与评价目标的确定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评价钢铁产业政策制定的指标
4.2.2 评价钢铁产业政策执行过程的指标
4.2.3 评价钢铁产业政策绩效的指标
4.3 确定指标权重及指标值
4.4 计算综合评价值及结果分析
4.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确定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指标权重统计结果
附录3 确定定性指标值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冰;马宇;;产业政策演变、政策效力与产业发展——基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2 耿嘉川;周晓曼;;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评析——兼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宋梅;王立杰;张嗣超;;基于改进DEA的煤炭产业政策相对有效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4 赵大晖,卢凤君;产业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系分析方法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梁东黎;产业结构政策的宏观效应[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6 张许颖;产业政策失效原因的博弈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7 万学军;何维达;;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有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8期
8 薛声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刘希宋 ,夏志勇 ,赵寰;我国支柱产业的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J];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10 刘满凤,胡大立;简析两个测算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瑾玫;中国产业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0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