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8:02

  本文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再分配机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居民收入和居民财产分布能够起到不同程度的再分配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运行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现行的制度的运行状态将会对社会再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决定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且还会决定现行的制度是否还能继续的运行下去。并且,它对学术界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抑或是对抉择机构确定今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的讨论也有着指导性的影响。首先,本文根据福利经济学理论,以世代交叠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分别对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统账”结合制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显示,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是帕累托有效的,而基金积累制并不显示有帕累托改进。对于“统账结合”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制部分存在再分配。如果将未来的人口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以及资金收益率合理的进行估计,则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最大化。然后,本文根据我国2005年颁布实施的《决定》,建立养老保险终身给付和终身缴费的精算模型,分别运用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来进行数值模拟,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再分配效应。通过划分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并假设不同的年龄人群、性别、贴现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缴费年限,对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给付缴费比进行测算。根据宏观和微观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和代内再分配效应都比较显著,并且,当社会的平均工资提高到一个合适的水平时,就会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金水平。此外,个人退休年龄的延长虽然能提高其退休后的养老金财产,但是其相对于缴费的给付缴费比却是下降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参保者的利益。
【关键词】:养老保险 代际再分配效应 代内再分配效应 CHF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7;F12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选题意义9-10
  • 1.2 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10-16
  • 1.2.1 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理论研究综述10-13
  • 1.2.2 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13-16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16-17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17-18
  • 2 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理论分析18-27
  • 2.1 再分配的概念18-19
  • 2.2 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分类19
  • 2.3 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19-22
  • 2.3.1 现收现付制20
  • 2.3.2 完全积累制20-21
  • 2.3.3 部分积累制21-22
  • 2.4 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福利经济学分析22-27
  • 2.4.1 现收现付制下的福利经济学分析22-24
  • 2.4.2 完全积累制的福利经济学分析24-25
  • 2.4.3“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25-27
  • 3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宏观数值模拟分析27-36
  • 3.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27-28
  • 3.2 基本精算模型28-29
  • 3.3 相关参数的说明29-32
  • 3.3.1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29-30
  • 3.3.2 贴现率30
  • 3.3.3 缴费年限30-31
  • 3.3.4 生命年限31
  • 3.3.5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31-32
  • 3.4 测算方法32-34
  • 3.5 宏观数值模拟结果34-36
  • 3.5.1 不同贴现率的收入再分配34
  • 3.5.2 不同缴费年限的收入再分配34-35
  • 3.5.3 不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收入再分配35-36
  • 4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微观数值模拟分析36-46
  • 4.1 数据来源36
  • 4.1.1 CHFS数据36
  • 4.1.2 中国2010统计年鉴36
  • 4.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新人”和“中人”的精算模型36-39
  • 4.2.1 养老保险财产终生现值精算模型36-39
  • 4.2.2 养老保险缴费终生现值精算模型39
  • 4.3 变量定义及参数估计39-42
  • 4.3.1 变量定义39
  • 4.3.2 变量的基本特征分布39-40
  • 4.3.3 参数估计40-42
  • 4.4 测算方法42
  • 4.5 微观数值模拟结果42-46
  • 4.5.1 不同年龄群体的收入再分配42-43
  • 4.5.2 不同性别的收入再分配43
  • 4.5.3 不同贴现率的收入再分配43-44
  • 4.5.4 不同缴费年限的收入再分配44-45
  • 4.5.5 不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收入再分配45-46
  • 5 结论及启示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附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又莲;关于城市养老保险社会化体系的构想[J];经济论坛;2000年07期

2 车同侠;养老保险筹资如何走出困境[J];经济论坛;2000年21期

3 王小顺;采取多种措施筹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J];中国劳动;2000年06期

4 浩平;“挂靠关系”“扣人不放”情况下劳动者养老保险权益的保障[J];中国劳动;2000年09期

5 路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消除职工顾虑[J];农场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6 ;石麟镇村干部养老保险有新招[J];四川财政;2000年01期

7 王继,任保平;国有小企业资产重组中职工的养老保险[J];社会;2000年11期

8 张峰伟,罗林辉;开征社会养老保险税势在必行[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9 雪白;养老保险随意不得[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01期

10 路婷 ,马杰;怎一个“欠”字了得——养老保险欠费现象追问(下)[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倩;;完善养老保险 促进西部大开发[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崇甫;;养老保险基金形成的三种形态[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侯文若;;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趋势[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高明;;《自由译者之路》[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西北大学社会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养老保险制度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邹德新;;辽宁优秀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李亚敏;王浩;;城市化、人口转型与社会养老保险[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8 林子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9 葛林;;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A];江苏老年社区服务——学习贯彻老年法暨老年社区服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丁忠云;王云昌;;养老保险基金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学军;努力构建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绿色通道[N];朔州日报;2005年

2 中国银河证券 李芹;养老保险基金绩效的国际比较与启示[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姚志伟;养老保险扩面路在何方?[N];陕西日报;2004年

4 ;新的《养老保险条例》新在哪里?[N];深圳商报;2001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龚光敏;养老保险保障安度晚年[N];深圳商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杨曦;让更多的人享受养老保险[N];运城日报;2005年

7 马璐瑶;养老保险需专业化经营[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通讯员 宋宗国;我市新增养老保险参保9001人[N];安康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胡定升 覃彬;白河为在外务工农民办理养老保险[N];安康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宋宗国;我市敲响今年养老保险扩面钟声[N];安康日报;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