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中国家与市

发布时间:2020-11-07 19:01
   在传统的计划模式下,国家完全掌控社会资源,把市场和社会纳入到国家统治之内。社会运行僵化、呆滞,正式的统一的市场形同虚设,黑市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被重塑,国家要为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留出自主决策的权能和空间。因此,市场化民主化的转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重构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家行动体从控制向治理策略的转化。这些变化和发展也可以归结为人类行为与社会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不断转化的历史过程。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是由原来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选择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本质上就是重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纵观俄罗斯转轨进程,会发现从国家主义取向、自由市场取向再到社会权利取向,俄罗斯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不断调整与重构,出现阶段性的结构性失衡,始终未能实现三者关系的有机协调,市场化与民主化相互并行而又充满冲突与矛盾,这一过程在本质上是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合作与博弈关系的反映。国家、市场和社会是维系治理秩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治理机制,各自具有优势和不足,只有综合利用这三种机制,使之优势互补、动态协调,才能促进秩序稳定和持久繁荣。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轨过程的梳理,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作用,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俄罗斯转型进程中不同阶段国家权力、市场资本以及社会力量的格局、特征与相互作用的内容机理及产生效果。论文共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第2到7章为论文主体部分,第8章为论文的前景展望及结论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及评价、研究思路及方法、创新及不足。第2章以国家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为基础,从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阐述并界定了国家、市场和社会的本质内涵。第3章基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对市场化民主化转型给予一般性的理论解释,为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道路的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第4章梳理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的阶段性历程。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国家占绝对优的政府统制经济,有国家、无市场、无社会,国家“脱嵌”于社会,三种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构严重失衡。转型之初,遵照“华盛顿共识”的要求,弱化国家职能,市场“脱嵌”于社会,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进入新的结构性失衡。叶利钦中后期,国家与资本形成合流,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而普京时代则通过国家打压市场寡头资本,政策利益向社会倾斜。第5章分析俄罗斯市场化转型中的国家与市场关系。从转型初期市场至上主义下国家的弱化虚无,到叶利钦中后期国家权力与资本的勾结,再到普京任期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发展模式。论述分析不同阶段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变化与相互作用及其转型效果。最后提出了构建保护市场秩序的国家定位。第6章分析俄罗斯民主化转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俄罗斯转型前社会结构变迁引致民主化转型,民主化转型致使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从转型不同阶段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叶利钦时代“亲市场”的策略选择造成社会阶层结构深刻调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普京实施社会取向的国家主义政策,社会相对稳定,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深化民主化转型,对市场效率改善有所制约和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保障社会公正的国家定位。第7章分析俄罗斯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回答关于下一步转型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协调的观点和相关条件。俄罗斯转型的困境表现为国家与市场、社会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实际上是民主化与市场化的内在矛盾所形成的转型怪圈,找到俄罗斯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动态平衡”的模式至关重要。从理论上基于国家与市场、社会关系的路径分析俄罗斯下一阶段的转型有三种可能性,指出最有可能走向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国家与市场、社会动态平衡状态。从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中国家与市场、社会关系协调演进的视角,提出了结构化协调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包括宏观的制度协调、中观的组织协调、微观的策略协调。宏观制度协调是一种静态、稳态的协调,即使微观策略有所失误,也不会影响稳态协调,但如果宏观体制不协调,则策略协调也不具有长远稳定性。而中观的社会组织与个体协调,则是制度协调的基础,它决定了策略和制度协调能否发挥作用以及作用效果程度。第8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整个转型国家的市场化民主化实践进行反思。指出了转型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面临着国内与国际“双重民主化”的现实矛盾。尤其是对金融危机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论述。随着资本的全球化配置,市场的控制力量开始影响国家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市场化民主化转型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存在有价值的启示。最后对中国转型和国家与市场、社会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与前景展望。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151.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市场关系,市场化进程,示意图


图3-1市场化进程中国家与市场关系里塑示意图??3.2.2民主化: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与重塑??由国家主导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历史实践是人类社会对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模式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化和民主化转型的逻??辑起点。起因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市场円益异化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对公民社会造成巨大分裂与侵害的力量。体现为社会结构分化、阶层矛盾??甚至是民族矛盾。这是早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失灵"问题的具体表现,??促使公民社会不得不求诸于国家力量来解决市场力量尤其是市场资本的力量过??度异化所造成的灾难。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根源所在。社会主义之所W能够替代资本主义,要求具有更加民主的政治、??更快发展的经济和更加公平的社会分配|''。但转型国家却建立起^^苏联模式为特??征的高度集权和政权至上的国家主义模式,虽有其历史原因,却背离了杜会的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确立“国家竞争优势”新概念[J];企业研究;2000年06期

2 ;浙江的特色产业的分布和意大利的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分布[J];浙江经济;2000年07期

3 ;国家竞争优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4 ;新经济呼唤国家竞争优势[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8期

5 季剑军;;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与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J];企业家天地;2006年11期

6 刘本玲;;应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期

7 李永发;徐松;;中国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0期

8 贾晓婷;“国家竞争优势论”对我区外贸发展的启示[J];广西经贸;1999年08期

9 任燕松;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5期

10 王铁栋;;国家竞争优势中政府的角色与功能[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思凯;俄罗斯市场化民主化转型中国家与市场、社会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李炳康;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马丹;中美对外贸易体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喜;基于技术能力成长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马真真;中国主动型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培育路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陈丽环;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叶长飞;基于二部图的国家产品结构分析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郁郁;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在我国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4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4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f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