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2 16:11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等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我国经济的建设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不断利用和分配,我国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的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这种差距所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社会资源分配公平问题等势必影响到这一区域甚至国家未来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区域发展又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留当地的人文气息,如何合理规划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使区域经济充分有效整合当地的资源并且制定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区域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几年丹棱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迅速,但还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发展速度仍然滞后。本文通过对丹棱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针对政策约束、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规模扩张受限、发展不平衡、生态保护压力加大、土地金融等基本要素保障缺失等制约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分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加快丹棱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总体思路即重点实施区域定位转型、三大产业转型和空间结构转型等三大转型战略,建立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随后提出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战略重点。文章在最后提出了保障这一战略措施的具体措施,主要通过从发展的角度,从形象营销策略、产业引导政策、发展促进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措施和人才保障措施六个方面对丹棱县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的建立提供具体建议。通过对丹棱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入探讨,开创性地提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县域发展模式,从而有利于国家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此外,对于县域这一案例的研究,将为具有相同背景的县域,尤其是西部县级城市提供良好的借鉴。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丹棱县区位交通示意图
四、人文历史悠久:丹棱古称齐乐郡,因城北红色有棱、状若飞旗的赤岩山而得名。隋开皇 13 年建县以来,孕育了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清代著名文学家彭端淑等历史文化名人。北宋杨素建“大雅堂”,藏有黄庭坚手书的杜甫诗碑三百余方,“不登大雅之堂”即典出于此。唢呐艺术等本土文化独树一帜,更享有“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的美誉。3.1.2 丹棱县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在小县弱县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丹棱县幅员面积 449 平方公里,辖 5 镇 2 乡,71 个行政村和 5 个社区,总人口 16.4 万。在这样一个幅员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和“吃饭财政”的小县,丹棱县不仅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而且在一些方面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 34.9:37.9:27.2 调整为 2010 年的 27.9:47.4:24.7,第一产业比重历史性地降到 30%以下,标志着丹棱已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
齿轮机械、陶瓷建材、钾钠化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建成机械产业园区、陶瓷建材产业园区、钾钠化工产业园区三个产业园区,入园规模企业 45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11 亿元,占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的 90%。依托老峨眉山、梅湾湖等景点和乡村旅游开发,2010 年接待游客 83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65 亿元。还通过自身努力创建了一系列的名片,其中包括“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四川省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为丹棱发展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构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优势特色产业先发基础作为小县弱县,在较难获得上级部门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丹棱县依托自身有限的财力和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以超前的理念引导农户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通过依靠农民投入、项目引导和社会补充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品种、品质更换,形成了特色产业覆盖面大、农民人均占有量大、品种优质率高、无公害产品比重大,农户技术水平高的先发优势。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0948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丹棱县区位交通示意图
四、人文历史悠久:丹棱古称齐乐郡,因城北红色有棱、状若飞旗的赤岩山而得名。隋开皇 13 年建县以来,孕育了南宋著名史学家李焘、清代著名文学家彭端淑等历史文化名人。北宋杨素建“大雅堂”,藏有黄庭坚手书的杜甫诗碑三百余方,“不登大雅之堂”即典出于此。唢呐艺术等本土文化独树一帜,更享有“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的美誉。3.1.2 丹棱县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在小县弱县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丹棱县幅员面积 449 平方公里,辖 5 镇 2 乡,71 个行政村和 5 个社区,总人口 16.4 万。在这样一个幅员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和“吃饭财政”的小县,丹棱县不仅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而且在一些方面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 34.9:37.9:27.2 调整为 2010 年的 27.9:47.4:24.7,第一产业比重历史性地降到 30%以下,标志着丹棱已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
齿轮机械、陶瓷建材、钾钠化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建成机械产业园区、陶瓷建材产业园区、钾钠化工产业园区三个产业园区,入园规模企业 45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11 亿元,占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的 90%。依托老峨眉山、梅湾湖等景点和乡村旅游开发,2010 年接待游客 83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65 亿元。还通过自身努力创建了一系列的名片,其中包括“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四川省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为丹棱发展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构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优势特色产业先发基础作为小县弱县,在较难获得上级部门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丹棱县依托自身有限的财力和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以超前的理念引导农户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通过依靠农民投入、项目引导和社会补充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品种、品质更换,形成了特色产业覆盖面大、农民人均占有量大、品种优质率高、无公害产品比重大,农户技术水平高的先发优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慧;;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2 陈烈,姚丽斌;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3 张素荣,刘景芳;发展贫困县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J];经济论坛;2004年19期
4 朱传耿;关于区域经济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1年03期
5 常晓鸣;;对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的博弈论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3期
6 李国平,许扬;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经济学家;2002年04期
7 陈伟博;;区域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J];淮海文汇;2008年05期
8 徐涵柏;;分配与公平[J];中国市场;2010年14期
9 徐阳;郝大鹏;;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三大理论的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01期
10 张洪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0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8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