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22: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新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分别从内部沿海各市和经济带整体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中分别利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包括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系统角度来看,经济与环境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带发展会影响和主导环境的变迁,经济与环境最终要实现协调发展。其次,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建立评价模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指标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文中的整个指标体系分为四层,包括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考虑到一些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最后全文共选取了22个指标,其中经济指标13个,环境指标9个。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各市和经济带整体分别从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各市经济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均较低,区域差异明显,沿海其它各市与大连市差距较大。 本文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提出了树立协调发展观念,加强综合决策,推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成立区域经济组织,推动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环保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X22;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四) 文章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经济和环境的辨析
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 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一)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二)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综合发展水平
(四)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度
(五)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一) 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 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的综合决策
(三) 加快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四) 成立区域经济组织,推动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 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行绿色清洁生产
(六) 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资力度,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七) 促进环保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1302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X22;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四) 文章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经济和环境的辨析
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 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一)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二)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综合发展水平
(四)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度
(五)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一) 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 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的综合决策
(三) 加快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四) 成立区域经济组织,推动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 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行绿色清洁生产
(六) 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资力度,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七) 促进环保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张军涛;王新娜;;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曹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4 王长征,刘毅;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任建兰,张淑敏,周鹏;山东省产业结构生态评价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6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7 申玉铭,方创琳;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有关理论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4期
8 郭印;;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对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启示和借鉴[J];改革与战略;2010年11期
9 苗丽娟,马成东,刘娟;大连沿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措施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3期
10 成桂芳,潘军;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1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8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