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基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3 23:02
通过梳理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可以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疫情将促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桥接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更好的技术条件,并在局部推动世界市场扩张;另一方面,疫情不仅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老问题的严重性,还催生了供应链受损的新问题,影响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和全球分散生产模式,进而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诱使世界市场步入收缩期。历史经验表明,世界市场收缩是暂时的,当重大科技革命爆发后,世界市场将重新进入扩张期。当前,要创新基建的投入方式、区域的合作方式、危机的对冲方式,推动世界市场由局部扩张转变为整体扩张。
【文章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第一季度沪深股市行业涨跌幅
在需求侧,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冲击。202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分别由此前的8.0%、5.4%和9.9%应声下滑到-20.5%、-24.5%和-16.3%,降幅分别为28.5%、29.9%和26.2%。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冲击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无论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的冲击程度都更加严重(图2):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负面冲击突出地表现在2009年的1—2月份,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分别由此前的19.0%、26.6%和23.4%下降到11.6%、26.5%和1.0%,降幅分别为7.4%、0.1%和22.4%,明显小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毋庸置疑,需求侧的冲击不利于企业开拓商品的国际销路,并引起世界市场的收缩。在供给侧,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并表现出了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的特征。其一,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降反升。亦即尽管需求侧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但物价水平并未出现如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那样的下降,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抬头。其二,疫情暴发后,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生产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背道而驰,不降反升(图3)。亦即生产生活资料的企业所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物价水平在上升,成本在增加。这些特征意味着,在疫情之下,供给侧遭受的冲击可能比需求侧更大,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资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仅发生在需求侧,也发生在供给侧。
在供给侧,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并表现出了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的特征。其一,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降反升。亦即尽管需求侧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但物价水平并未出现如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那样的下降,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抬头。其二,疫情暴发后,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生产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背道而驰,不降反升(图3)。亦即生产生活资料的企业所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物价水平在上升,成本在增加。这些特征意味着,在疫情之下,供给侧遭受的冲击可能比需求侧更大,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资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仅发生在需求侧,也发生在供给侧。在供给侧,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不仅表现在物资短缺上,也表现在供应链安全上。在中国疫情暴发之初,企业因物流受阻和劳动供给短缺出现了停摆现象,全球供应链中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供给一度十分紧张。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甚至声称,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复工复产之际,海外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跨国公司出现了大面积停摆,来自海外的订单、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减少又影响了中国的产业链安全和复产复工进度,一些商品(如iPhone)的生产厂商甚至开启了限购模式。对跨国公司而言,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供应链的安全度,有两大选择:一是改变过去提倡的零库存、低库存战略和即时生产模式,增加资金投入以保障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库存量;二是压缩长距离的供应链,减少多环节、多国家的供应商,增加本地化生产。不难发现,企业这样做的代价是减少了获取国外廉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机会,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变得更贵,进而降低了利润率,减慢了资本的积累速度,阻碍了资本的跨国扩张。由是观之,世界市场亦将面临着来自供给侧的收缩力量,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同于过往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技术革命的演化趋势[J]. 胡志坚. 科技中国. 2020(01)
本文编号:2915332
【文章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第一季度沪深股市行业涨跌幅
在需求侧,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冲击。2020年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分别由此前的8.0%、5.4%和9.9%应声下滑到-20.5%、-24.5%和-16.3%,降幅分别为28.5%、29.9%和26.2%。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冲击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无论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的冲击程度都更加严重(图2):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负面冲击突出地表现在2009年的1—2月份,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分别由此前的19.0%、26.6%和23.4%下降到11.6%、26.5%和1.0%,降幅分别为7.4%、0.1%和22.4%,明显小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毋庸置疑,需求侧的冲击不利于企业开拓商品的国际销路,并引起世界市场的收缩。在供给侧,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并表现出了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的特征。其一,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降反升。亦即尽管需求侧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但物价水平并未出现如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那样的下降,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抬头。其二,疫情暴发后,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生产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背道而驰,不降反升(图3)。亦即生产生活资料的企业所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物价水平在上升,成本在增加。这些特征意味着,在疫情之下,供给侧遭受的冲击可能比需求侧更大,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资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仅发生在需求侧,也发生在供给侧。
在供给侧,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并表现出了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的特征。其一,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降反升。亦即尽管需求侧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但物价水平并未出现如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那样的下降,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抬头。其二,疫情暴发后,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生产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背道而驰,不降反升(图3)。亦即生产生活资料的企业所需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物价水平在上升,成本在增加。这些特征意味着,在疫情之下,供给侧遭受的冲击可能比需求侧更大,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资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可见,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仅发生在需求侧,也发生在供给侧。在供给侧,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不仅表现在物资短缺上,也表现在供应链安全上。在中国疫情暴发之初,企业因物流受阻和劳动供给短缺出现了停摆现象,全球供应链中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供给一度十分紧张。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甚至声称,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复工复产之际,海外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跨国公司出现了大面积停摆,来自海外的订单、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减少又影响了中国的产业链安全和复产复工进度,一些商品(如iPhone)的生产厂商甚至开启了限购模式。对跨国公司而言,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提高供应链的安全度,有两大选择:一是改变过去提倡的零库存、低库存战略和即时生产模式,增加资金投入以保障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库存量;二是压缩长距离的供应链,减少多环节、多国家的供应商,增加本地化生产。不难发现,企业这样做的代价是减少了获取国外廉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机会,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变得更贵,进而降低了利润率,减慢了资本的积累速度,阻碍了资本的跨国扩张。由是观之,世界市场亦将面临着来自供给侧的收缩力量,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同于过往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技术革命的演化趋势[J]. 胡志坚. 科技中国. 2020(01)
本文编号:2915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1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