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乡经济联动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发布时间:2020-12-17 19: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经济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新世纪之初,中国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一理念。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构建和谐的新型城乡经济关系,使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甘肃省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比例较大,致富增收的能力和途径有限,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经济关联性较低,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因此如何促进城乡经济联动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经验,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尝试提出甘肃省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对策,为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决策提供参考。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作了说明;第二部分是对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模式及联动作用机制进行了评价;第三部分阐述了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第四部分...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 本文创新点
(二) 本文不足之处
四、文献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城乡理论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国外主要城乡融合理论
五、 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理论的发展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对立的批判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经济发展的论述和构想
(三) 毛泽东“工农并举、城乡兼顾”的设想
(四)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开创性问题的探索
(五) 江泽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观点
(六) 胡锦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想
二、 经济学有关城乡经济关系的论述
第二章 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
一、 发达国家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思路
(一) 日本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二) 西欧“新城”模式
(三) 美国的自由发展模式
二、 中国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
(三) 北京“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
(四) 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经济的“苏南模式”
(五) 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
第三章 城乡经济联动的模式及联动作用机制
一、 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性
(一) 城市---工业导向模式
(二) 小城镇发展模式
(三) Desakota 模式
(四) 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二、 城乡经济联动作用机制分析
(一) 以乡镇企业发展作为城乡经济联动的桥梁
(二) 以小城镇建设作为城乡经济联动的载体
(三) 商贸、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成为城乡经济联动的纽带
(四) 以城市资本的转移渗透作为城乡联动的推动力
三 、城乡经济联动中三 次产业互动效应分析
(一) 三大产业互动机理
(二) 产业互动的四大效应
第四章 甘肃省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甘肃省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工业化发展缓慢与城市化发展滞后并存
(二) 产业结构较单一,增长极不明显
(三)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
(五)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二、 甘肃省城乡经济联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计划体制下城市对农村支持不够
(二) 户籍二元化组织农村劳动力流动
(三) 城乡资本流动不畅,难以形成跨城乡的资产重组
第五章 甘肃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制定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加速城乡经济发展
二、 保障制度的创新
三、 加大城乡居民基础生活设施的投入
四、 加快全省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一) 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二) 合理布局二三产业
(三) 工业强省,以工补农
五、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六、 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
七、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城乡关系理论演变及其启示[J]. 叶超,陈明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1)
[2]我国八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 钟城,吴振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01)
[3]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比较分析[J]. 周克全. 发展. 2008(01)
[4]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J]. 白雪瑞. 北方论丛. 2007(02)
[5]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 袁宗建. 甘肃科技. 2006(08)
[6]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 郝希亮. 开发研究. 2006(03)
[7]对加快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J]. 孙玉贤. 社科纵横. 2006(06)
[8]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 王华,陈烈. 经济地理. 2006(03)
[9]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我们党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选择[J]. 孙成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04)
[10]甘肃城市化的动力特征与发展思路探讨[J]. 魏丽莉.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D]. 陈明.四川大学 2005
[2]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社会学分析[D]. 郭红霞.中共中央党校 2004
[3]城乡经济联系与互动研究[D]. 袁媛.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255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 本文创新点
(二) 本文不足之处
四、文献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城乡理论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国外主要城乡融合理论
五、 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理论的发展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对立的批判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经济发展的论述和构想
(三) 毛泽东“工农并举、城乡兼顾”的设想
(四)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开创性问题的探索
(五) 江泽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观点
(六) 胡锦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想
二、 经济学有关城乡经济关系的论述
第二章 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
一、 发达国家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思路
(一) 日本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二) 西欧“新城”模式
(三) 美国的自由发展模式
二、 中国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进经验
(一)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
(三) 北京“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
(四) 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经济的“苏南模式”
(五) 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
第三章 城乡经济联动的模式及联动作用机制
一、 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性
(一) 城市---工业导向模式
(二) 小城镇发展模式
(三) Desakota 模式
(四) 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二、 城乡经济联动作用机制分析
(一) 以乡镇企业发展作为城乡经济联动的桥梁
(二) 以小城镇建设作为城乡经济联动的载体
(三) 商贸、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成为城乡经济联动的纽带
(四) 以城市资本的转移渗透作为城乡联动的推动力
三 、城乡经济联动中三 次产业互动效应分析
(一) 三大产业互动机理
(二) 产业互动的四大效应
第四章 甘肃省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甘肃省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工业化发展缓慢与城市化发展滞后并存
(二) 产业结构较单一,增长极不明显
(三)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
(五)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二、 甘肃省城乡经济联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计划体制下城市对农村支持不够
(二) 户籍二元化组织农村劳动力流动
(三) 城乡资本流动不畅,难以形成跨城乡的资产重组
第五章 甘肃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制定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加速城乡经济发展
二、 保障制度的创新
三、 加大城乡居民基础生活设施的投入
四、 加快全省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一) 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二) 合理布局二三产业
(三) 工业强省,以工补农
五、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六、 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
七、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城乡关系理论演变及其启示[J]. 叶超,陈明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1)
[2]我国八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 钟城,吴振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01)
[3]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比较分析[J]. 周克全. 发展. 2008(01)
[4]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J]. 白雪瑞. 北方论丛. 2007(02)
[5]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 袁宗建. 甘肃科技. 2006(08)
[6]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 郝希亮. 开发研究. 2006(03)
[7]对加快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J]. 孙玉贤. 社科纵横. 2006(06)
[8]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 王华,陈烈. 经济地理. 2006(03)
[9]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我们党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选择[J]. 孙成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04)
[10]甘肃城市化的动力特征与发展思路探讨[J]. 魏丽莉.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D]. 陈明.四川大学 2005
[2]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社会学分析[D]. 郭红霞.中共中央党校 2004
[3]城乡经济联系与互动研究[D]. 袁媛.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2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