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阶段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11:53
运用哈肯模型对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发现控制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分析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及基本特征,从区域比较优势(RCA)、区域经济联系(RER)和区域产业分工(RID)三个方面解析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运用协同学中的哈肯模型对1992-2001年、2002-2011年20年间中国29省市经济协同发展驱动因素进行分阶段序参量识别,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由1992-2001年的RCA转变为2002-2011年的RCA和RID,表明中国进入协同发展新阶段;后10年(2002-2011年)与前10年(1992-2001年)相比,呈现出以下特征:市场分割程度降低,协同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从初级阶段跃升至中级阶段;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三大地区梯级差异缩小。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14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2.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
2.2.1 区域比较优势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2.2.2 区域经济联系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 RER)
2.2.3 区域产业分工 (Regional Industrial Division, RID)
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分阶段序参量识别
3.1 哈肯模型简析
3.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3.3 1992-2001年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识别
3.3.1 两两分析
3.3.2 势函数求解
3.3.3 序参量识别结果 (1992-2001年)
3.4 2002-2011年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识别
3.4.1 两两分析
3.4.2 势函数求解
3.4.3 2002-2011年序参量识别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第一阶段 (1992-2001年) 实证结论
4.1.1 区域比较优势支配调控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1.2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1.3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且梯度差异明显
4.1.4 东部地区先动优势明显, 中西部地区显著滞后
4.2 第二阶段 (2002-2011年) 实证结论
4.2.1 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分工共同支配调控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2.2 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产业分工相互促进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4.2.3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处于中级阶段且梯度差异趋于改善
4.2.4 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 东部地区增速放缓
4.3 两阶段的比较及启示
4.3.1 序参量的转变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4.3.2 方程参数符号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4.3.3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从初级阶段突变至中级阶段
4.3.4 中西部地区后发赶超, 东中西部梯度差异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及差异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 王兆峰. 地理研究. 2012(07)
[2]工业城市资源再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经济协同度——以天津市为例[J]. 唐燕,李健. 经济地理. 2012(04)
[3]基于演化理论的我国城市合作机理研究[J]. 苗长虹,张建伟. 人文地理. 2012(01)
[4]基于哈肯模型的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熊斌,葛玉辉. 科技与管理. 2011(04)
[5]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刘翔,曹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6)
[6]基于多中心与区域共生的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研究[J]. 朱俊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3)
[7]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J]. 覃成林,姜文仙. 开发研究. 2011(01)
[8]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其协调发展[J]. 孙军,高彦彦. 经济论坛. 2011(02)
[9]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与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孙伟,陈雯,陈诚. 地理学报. 2010(07)
[10]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J]. 沈玉芳,刘曙华,张婧,王能洲. 经济地理. 2010(05)
本文编号:2949560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14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2.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
2.2.1 区域比较优势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2.2.2 区域经济联系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 RER)
2.2.3 区域产业分工 (Regional Industrial Division, RID)
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分阶段序参量识别
3.1 哈肯模型简析
3.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3.3 1992-2001年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识别
3.3.1 两两分析
3.3.2 势函数求解
3.3.3 序参量识别结果 (1992-2001年)
3.4 2002-2011年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识别
3.4.1 两两分析
3.4.2 势函数求解
3.4.3 2002-2011年序参量识别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第一阶段 (1992-2001年) 实证结论
4.1.1 区域比较优势支配调控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1.2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1.3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且梯度差异明显
4.1.4 东部地区先动优势明显, 中西部地区显著滞后
4.2 第二阶段 (2002-2011年) 实证结论
4.2.1 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分工共同支配调控中国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4.2.2 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产业分工相互促进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4.2.3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处于中级阶段且梯度差异趋于改善
4.2.4 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 东部地区增速放缓
4.3 两阶段的比较及启示
4.3.1 序参量的转变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4.3.2 方程参数符号的转变意味着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4.3.3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从初级阶段突变至中级阶段
4.3.4 中西部地区后发赶超, 东中西部梯度差异缩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及差异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 王兆峰. 地理研究. 2012(07)
[2]工业城市资源再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经济协同度——以天津市为例[J]. 唐燕,李健. 经济地理. 2012(04)
[3]基于演化理论的我国城市合作机理研究[J]. 苗长虹,张建伟. 人文地理. 2012(01)
[4]基于哈肯模型的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熊斌,葛玉辉. 科技与管理. 2011(04)
[5]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刘翔,曹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6)
[6]基于多中心与区域共生的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研究[J]. 朱俊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3)
[7]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J]. 覃成林,姜文仙. 开发研究. 2011(01)
[8]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其协调发展[J]. 孙军,高彦彦. 经济论坛. 2011(02)
[9]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与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孙伟,陈雯,陈诚. 地理学报. 2010(07)
[10]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J]. 沈玉芳,刘曙华,张婧,王能洲. 经济地理. 2010(05)
本文编号:2949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49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