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浙江省县域创新网络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11:29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是解决新矛盾的第一动力。基于熵权法思想对2005、2011、2017年浙江省县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空间创新联系的基础对浙江省县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测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创新网络进行密度、节点、子群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创新能力呈现阶梯式分布,差异明显,创新网络密度较低,各县市创新联系程度、联系频率较低,不利于知识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浙江省县域创新发展的扩散效应远低于回波效应,而且创新能力的点出度中心势下降趋势明显;浙江省内区域创新联系水平分为4个子群,群内成员变动不大,以杭州为中心的第一子群和以宁波为中心的第二子群的内部密度较大,同时第一子群与第二子群间的联系也是最频繁的。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三角城市创新联系网络及辐射能力[J]. 王越,王承云. 经济地理. 2018(09)
[2]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宋旭光,赵雨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7)
[3]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系统投入与产出效率研究[J]. 李邃,万秉烛. 统计与决策. 2017(23)
[4]基于SNA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J]. 李琳,牛婷玉. 经济地理. 2017(09)
[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测及差异分析[J]. 毛伟. 社会科学战线. 2016(10)
[6]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丛海彬,邹德玲,蒋天颖. 经济地理. 2015(01)
[7]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和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 姜磊,戈冬梅,季民河. 经济地理. 2011(07)
[8]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 管理世界. 2010(07)
[9]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J]. 毕亮亮,施祖麟. 经济地理. 2008(06)
[10]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J]. 罗发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本文编号:3139251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三角城市创新联系网络及辐射能力[J]. 王越,王承云. 经济地理. 2018(09)
[2]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宋旭光,赵雨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7)
[3]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系统投入与产出效率研究[J]. 李邃,万秉烛. 统计与决策. 2017(23)
[4]基于SNA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J]. 李琳,牛婷玉. 经济地理. 2017(09)
[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测及差异分析[J]. 毛伟. 社会科学战线. 2016(10)
[6]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丛海彬,邹德玲,蒋天颖. 经济地理. 2015(01)
[7]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和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 姜磊,戈冬梅,季民河. 经济地理. 2011(07)
[8]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 管理世界. 2010(07)
[9]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J]. 毕亮亮,施祖麟. 经济地理. 2008(06)
[10]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J]. 罗发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本文编号:3139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13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