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可以有效的改善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国内诸多学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特征、产业的选择以及发展思路上,而对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比较少。本文在文献调研、实地考查和区域经济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其次运用综合分析,对国外发达经济体、国内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到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优势、挑战及问题。本文的结论是:朝阳市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该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型模式,将技术追随发展路径和技术领先发展路径有机结合,走“追随超越、自主创新”之路。并提出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即建成以新能源电器、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为核心的四大支柱产业,建设以新材料、生物工程产业为主体的两大新兴产业。为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时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朝阳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 欠发达地区 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问题的提出10
- 1.1.2 理论意义10
- 1.1.3 应用价值10-11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1-15
- 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征11-12
- 1.2.2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2
- 1.2.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的相关研究12-14
- 1.2.4 综合评述14-15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5-17
-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3.3 技术路线15-17
- 2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7-25
- 2.1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况17-22
- 2.1.1 产业总体规模情况17-19
- 2.1.2 特色骨干企业引进培育情况19-20
- 2.1.3 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情况20-21
- 2.1.4 科技创新能力及产出情况21-22
- 2.2 朝阳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问题22-23
- 2.2.1 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22
- 2.2.2 缺少高效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22
- 2.2.3 缺少优质有效的创新条件资源22-23
- 2.3 朝阳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原因分析23-25
- 2.3.1 产业规划缺少科学合理性23
- 2.3.2 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低23-24
- 2.3.3 软环境基础投入薄弱、人才匮乏24-25
- 3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案论证25-44
-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25-28
- 3.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25-27
- 3.1.2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27
- 3.1.3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原则27-28
- 3.2 国内外区域战略性产业发展经验借鉴28-34
- 3.2.1 国内区域战略性产业发展经验28-31
- 3.2.2 国外区域战略性产业发展经验31-32
- 3.2.3 对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32-34
- 3.3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案34-39
- 3.3.1 产业发展方向、模式、路径34-36
- 3.3.2 空间布局36-37
- 3.3.3 重点工程37-39
- 3.4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案论证39-44
- 3.4.1 环境条件分析39-40
- 3.4.2 经济和社会成本分析40-42
- 3.4.3 预期效果分析42-44
- 4 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4-48
- 4.1 立足资源和区位强化产业规划导向44-45
- 4.1.1 突出特色加强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44
- 4.1.2 着眼区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44-45
- 4.2 围绕公共需求打造有效的服务平台45-46
- 4.2.1 转变管理思想优化服务环境完善工作机制45
- 4.2.2 实施公共技术攻关项目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45-46
- 4.2.3 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进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46
- 4.3 集中资源优化软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6-48
- 4.3.1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实施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46-47
- 4.3.2 整合公共资源形成催生新兴龙头企业的政策体系47
- 4.3.3 拓展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构建新型投融资体系47-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瑞博;刘芸;;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制度障碍与机制创新[J];安庆科技;2011年04期
2 陈柳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志伟;;发达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研究[J];财贸研究;2011年04期
4 文骐;童舒静;;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进与理论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熊勇清;曾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基于传统产业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江海潮;;中国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发展竞争追随与经济增长均衡[J];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7 刘美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11期
8 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吕永刚;;新增长周期与中国新兴产业成长风险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10 姚丽娟;;甘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选择与政策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丹;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决策理论及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侯延刚;河北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纪衍茜;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林虹;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问题与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延泽;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锵;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艳;基于知识发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与布局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远远;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朱文刚;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对策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2年
10 黎志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朝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1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