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9:47
本文研究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矛盾。虽然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资源环境丰富的优势,但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虽然经济带各级政府在资源环境治理与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带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环保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原因,导致目前的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不利于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经济带及辽宁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学者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较多,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所突破,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深度。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⑴在深入剖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关系的基础上,论述国内外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⑵对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近几年来经济带经济和环境发展现状的描述,指出经济带在经济方面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总量不断登上新台阶的局面,在环境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使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工业排污严重、资源利...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3.2 基本思路和方法
2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
2.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
2.1.1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2.1.2 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3 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4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 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发展现状
2.2.1 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
2.2.2 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污染并存
2.2.3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3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概况
3.2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计量模型分析
3.2.1 指标的选取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结果分析
3.3 结论
4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
4.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概况
4.2 评价模型和方法
4.2.1 指标选取
4.2.2 计算方法与模型
4.3 计算结果
4.3.1 数据说明
4.3.2 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函数计算
4.3.3 协调度计算
4.3.4 经济带及其 6 市协调发展度值计算
4.4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分析
4.4.1 协调发展度分析
4.4.2 经济带协调发展度的时空分布
4.5 结论
5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5.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
5.2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与方法
5.3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5.3.1 指标选择
5.3.2 相对隶属度、权值的确定
5.3.3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计算
5.3.4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分析
5.4 结语
6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6.1 制定科学的经济规划
6.2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3 进一步推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6.4 加大政策支持和执法力度
6.5 提高公民环保理念和环保参与度
6.6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6.7 加强环保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宁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基于日本发展的经验研究[J]. 吕春生. 辽宁经济. 2012(01)
[2]湖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J]. 朱玉林,李莎,陈洪. 经济问题. 2010(10)
[3]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杨宇,张小雷,雷军,董雯. 地理科学. 2010(03)
[4]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J]. 史云娣,王军,岳思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1)
[5]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 王辉,郭玲玲,宋丽.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4)
[6]山东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J]. 段晓峰,许学工.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3)
[7]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 苏飞,张平宇. 地理科学进展. 2009(03)
[8]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J]. 韩璐,喻萧萧,赵明华.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1)
[9]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 崔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5)
[10]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替轨迹分析——以陕西为例[J]. 陈锋. 经济问题. 2008(09)
本文编号:3254940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3.2 基本思路和方法
2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
2.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
2.1.1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2.1.2 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3 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4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 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发展现状
2.2.1 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
2.2.2 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污染并存
2.2.3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3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概况
3.2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计量模型分析
3.2.1 指标的选取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结果分析
3.3 结论
4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
4.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概况
4.2 评价模型和方法
4.2.1 指标选取
4.2.2 计算方法与模型
4.3 计算结果
4.3.1 数据说明
4.3.2 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函数计算
4.3.3 协调度计算
4.3.4 经济带及其 6 市协调发展度值计算
4.4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分析
4.4.1 协调发展度分析
4.4.2 经济带协调发展度的时空分布
4.5 结论
5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5.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
5.2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与方法
5.3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5.3.1 指标选择
5.3.2 相对隶属度、权值的确定
5.3.3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计算
5.3.4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分析
5.4 结语
6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6.1 制定科学的经济规划
6.2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3 进一步推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6.4 加大政策支持和执法力度
6.5 提高公民环保理念和环保参与度
6.6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6.7 加强环保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宁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基于日本发展的经验研究[J]. 吕春生. 辽宁经济. 2012(01)
[2]湖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J]. 朱玉林,李莎,陈洪. 经济问题. 2010(10)
[3]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杨宇,张小雷,雷军,董雯. 地理科学. 2010(03)
[4]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J]. 史云娣,王军,岳思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1)
[5]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 王辉,郭玲玲,宋丽.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4)
[6]山东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J]. 段晓峰,许学工.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3)
[7]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 苏飞,张平宇. 地理科学进展. 2009(03)
[8]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J]. 韩璐,喻萧萧,赵明华.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1)
[9]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 崔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5)
[10]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替轨迹分析——以陕西为例[J]. 陈锋. 经济问题. 2008(09)
本文编号:3254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5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