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业的区域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21-06-28 21:23
  产业不仅被动地在空间中选择合适的区位,其发展同样也影响区域空间的形成与演化。研究通过对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与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对应关系的梳理,揭示了不同产业的区域空间效应及其差异性,并进一步阐明制造业主导下区域城镇体系所呈现的集群化空间特征与服务业主导下集中化空间特征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然后采用线性拟合和非参数估计等方法,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例对产业区域空间效应及其机制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而展望我国不同区域的城镇化趋势和路径。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202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不同社会阶段主导产业与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的对应关系
    1.1 农业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空间结构呈现分散化特征
    1.2 工业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空间结构呈现集群化特征
    1.3 服务业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空间结构呈现网络化、等级化、集中化特征
2 产业区域空间效应的机理解析与对比分析
    2.1 制造业:涓滴效应、接触扩散
    2.2 服务业:极化效应、等级扩散
3 产业区域空间效应的实证检验及其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3.1 三大城市群地区产业发展与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相关性分析
    3.2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异性分析
3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中国区域城镇化趋势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城市总规中“两轴”的现状产业特征和空间集聚态势分析[J]. 李佳洺,张文忠,马诗萍.  上海城市规划. 2019(01)
[2]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J]. 李佳洺,陆大道,徐成东,李扬,陈明星.  地理学报. 2017(01)
[3]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布特征研究[J]. 张庆,彭震伟.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4)
[4]论人口流动影响下的城镇体系发展与治理策略[J]. 陈晨,赵民.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1)
[5]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 孙东琪,张京祥,胡毅,周亮,于正松.  地理科学. 2013(09)
[6]从“发展阴影区”到“发展前沿地带”——论行政区划分隔对阴影区内小城市发展的影响[J]. 孙建欣,林永新.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3)
[7]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 王小鲁.  经济研究. 2010(10)



本文编号:3255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55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