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口和技术溢出 ——基于中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的角度
发布时间:2021-08-01 02:38
全球生产链背景下中国的进口和外资表现出两个典型化特征:一是全部进口中中间产品占比非常高;二是在华外资企业对进口高度依赖并且具有很强的外向型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进口和外资这两大技术溢出渠道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细致分析这些典型化特征对中国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任务。本文的贡献包括,第一,确定了中国参与全球生产链背景下,特殊的进口和外资特征,包括高的中间产品的进口比重、在华外资的出口导向特征和高进口依存度特征等;第二,定义了新的可执行的中间产品分类方法,考察了与中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相关的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第三,通过对相关贸易流的联合考察,定义了在华外资参与全球生产链的相关特征,并考察了这些特征本身以及它们与外资的交互作用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在实证部分,采用2002-2009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DEA)和Malmquist指数法计算相关年份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人力资本、资本密度、R&D投入、各种类型的进口、外资企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特征指标以及他们的交叉项等。使用SYS-GMM回归方法消除各个内生变量的内生性以得到准确的...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中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FDI 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文献
1.2.2 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文献
1.2.3 FDI 和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文献
1.2.4 文献评述
1.3 主要的创新
1.4 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5 本文的分析框架
2 技术溢出的机制
2.1 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
2.1.1 静态效应
2.1.2 动态效应
2.2 FDI 的技术溢出机制
3 模型和变量
3.1 模型
3.2 估计方程
3.3 相关变量的计算和定义
3.3.1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3.3.2 自变量的选取和定义
4 实证分析
4.1 统计性描述
4.2 平稳性检验
4.3 估计方法
4.4 结果和解释
4.4.1 进口渠道的考察
4.4.2 外资渠道的考察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外研发资本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溢出[J]. 肖文,林高榜. 世界经济. 2011(01)
[2]引资动机、外资特征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J]. 成力为,孙玮,王九云. 中国软科学. 2010(07)
[3]外资特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郭熙保,罗知. 经济研究. 2009(05)
[4]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 章祥荪,贵斌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6)
[5]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 谢建国. 经济学(季刊). 2006(03)
[6]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 李小平,朱钟棣. 经济研究. 2006(02)
[7]贸易溢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 王永齐. 南开经济研究. 2006(01)
[8]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 李平,钱利. 财贸研究. 2005(06)
[9]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2)
[10]产品内分工[J]. 卢锋. 经济学(季刊). 2004(04)
本文编号:3314671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中国参与全球生产链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FDI 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文献
1.2.2 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文献
1.2.3 FDI 和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文献
1.2.4 文献评述
1.3 主要的创新
1.4 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5 本文的分析框架
2 技术溢出的机制
2.1 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
2.1.1 静态效应
2.1.2 动态效应
2.2 FDI 的技术溢出机制
3 模型和变量
3.1 模型
3.2 估计方程
3.3 相关变量的计算和定义
3.3.1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3.3.2 自变量的选取和定义
4 实证分析
4.1 统计性描述
4.2 平稳性检验
4.3 估计方法
4.4 结果和解释
4.4.1 进口渠道的考察
4.4.2 外资渠道的考察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外研发资本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溢出[J]. 肖文,林高榜. 世界经济. 2011(01)
[2]引资动机、外资特征与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J]. 成力为,孙玮,王九云. 中国软科学. 2010(07)
[3]外资特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郭熙保,罗知. 经济研究. 2009(05)
[4]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 章祥荪,贵斌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06)
[5]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 谢建国. 经济学(季刊). 2006(03)
[6]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 李小平,朱钟棣. 经济研究. 2006(02)
[7]贸易溢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 王永齐. 南开经济研究. 2006(01)
[8]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 李平,钱利. 财贸研究. 2005(06)
[9]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2)
[10]产品内分工[J]. 卢锋. 经济学(季刊). 2004(04)
本文编号:3314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1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