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1 18:33
在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成为我们应对竞争与挑战,获得发展的必要途径。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城市群的带动、城市圈的构筑、城市带的形成实现的。都市经济圈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举足轻重。但是在我国,对都市经济圈这一特殊区域的创新研究才刚刚起步,本论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区域创新、都市圈、城市群创新体系理论和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对都市经济圈创新进行了探索。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都市圈、城市群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借鉴前人的研究,提出了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做了测评及比较;并运用相关分析,得出三大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如信息获取、科技水平、城市化水平、外资利用情况等。接着对三大都市经济圈内部40个城市的总体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根据各个主因子以及综合创新能力得分情况,结合聚类分析,对我过三大都市经济圈内城市创新能级体系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中心城市创新引力的测度与比较,对三大都市圈内部城市的创新联系进行了分析。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珠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创新引力Fig4-7UrbanInnovativeGravityofPearlRiverDelta
图 4-8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创新引力Fig4-8 Urban Innovative Gravit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4-16,图 4-9 可知,环渤海的中心城市北京,除了与天津之间力,与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不强,因此,环渤海都市经济圈尚创新体系。说明中心城市的创新成果的扩散不够理想,创新层级整个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的提高。
图 4-8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创新引力Fig4-8 Urban Innovative Gravit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4-16,图 4-9 可知,环渤海的中心城市北京,除了与天津之间力,与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不强,因此,环渤海都市经济圈尚创新体系。说明中心城市的创新成果的扩散不够理想,创新层整个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主要城市群创新能力的评价[J]. 胡树华,杨洁. 统计与决策. 2010(24)
[2]广东城市创新空间体系研究[J]. 韩丽,吕拉昌,韦乐章,任远. 经济地理. 2010(12)
[3]国内主要城市群创新体系成熟度判定[J]. 胡树华,杨洁. 科技创业月刊. 2010(12)
[4]长株潭城市群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J]. 刘莉.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5]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J]. 何天祥. 统计与决策. 2010(12)
[6]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 谢富纪.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7]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J]. 张强,陈怀录. 城市问题. 2010(03)
[8]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模式及其构建研究[J]. 陈丹宇. 科学发展. 2010(02)
[9]湖南3+5城市群创新能力差异分析及创新模式选择[J]. 李祖辉,李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
[10]长三角、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 刘春香,虞乐安.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5)
博士论文
[1]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 刘加顺.武汉理工大学 2005
[2]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 谢守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演化与评价[D]. 瞿頔.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7477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珠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创新引力Fig4-7UrbanInnovativeGravityofPearlRiverDelta
图 4-8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创新引力Fig4-8 Urban Innovative Gravit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4-16,图 4-9 可知,环渤海的中心城市北京,除了与天津之间力,与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不强,因此,环渤海都市经济圈尚创新体系。说明中心城市的创新成果的扩散不够理想,创新层级整个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的提高。
图 4-8 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城市创新引力Fig4-8 Urban Innovative Gravit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4-16,图 4-9 可知,环渤海的中心城市北京,除了与天津之间力,与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不强,因此,环渤海都市经济圈尚创新体系。说明中心城市的创新成果的扩散不够理想,创新层整个都市经济圈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主要城市群创新能力的评价[J]. 胡树华,杨洁. 统计与决策. 2010(24)
[2]广东城市创新空间体系研究[J]. 韩丽,吕拉昌,韦乐章,任远. 经济地理. 2010(12)
[3]国内主要城市群创新体系成熟度判定[J]. 胡树华,杨洁. 科技创业月刊. 2010(12)
[4]长株潭城市群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J]. 刘莉.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5]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J]. 何天祥. 统计与决策. 2010(12)
[6]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 谢富纪.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7]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J]. 张强,陈怀录. 城市问题. 2010(03)
[8]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模式及其构建研究[J]. 陈丹宇. 科学发展. 2010(02)
[9]湖南3+5城市群创新能力差异分析及创新模式选择[J]. 李祖辉,李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
[10]长三角、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 刘春香,虞乐安.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5)
博士论文
[1]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 刘加顺.武汉理工大学 2005
[2]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 谢守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演化与评价[D]. 瞿頔.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7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7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