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与文化融合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首都经济发展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14:27
构建了两层次影响要素指标体系,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五个维度,采用2006-2017年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科技与文化融合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科技创新、政府支持与市场环境是影响北京市科技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分析了科技和文化融合产业对首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对就业增长吸纳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科技和产业. 2020,20(07)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占比
表1 2011-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情况 年份 增加值(亿元) 资产总计(亿元) 收入合计(亿元)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2011年 1 989.9 12 942.6 9 012.2 140.9 2012年 2 205.2 15 575.22 10 313.63 152.895 9 2013年 2 578.1 18 234.16 11 657.1 161.712 6 2014年 2 826.3 26 441.8 13 982 191.6 2015年 3 253.8 31 893.9 15 877.8 202.3 2016年 3 581.1 37 921.3 17 885.8 198.1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2-2016)和北京市统计局官网。其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文化创意产业的9.0%、6.5%和6.2%;另外,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近年来繁荣发展,自2006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0.6%和16.4%。从投资结构来看,广播电视电影、软件和信息技术、文化休闲娱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热点领域,占比合计达85.0%。
科技和文化融合产业成为推动北京市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意见,一些高消耗工业产业以及区域性物流、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不符合北京首都功能的定位,需要疏解到河北、天津等地。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凭借其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对物质资源依赖程度低等特点,成为契合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重要产业[20]。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对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1.6%,至2017年波动上升至84.1%;而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2.7%和10.4%,至2017年分别波动上升至21.3和17.9%,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三产业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与前者呈现惊人的相似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升级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4.3 科技和文化融合产业对就业增长的吸纳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科技融合、空间关联与文化产业结构升级[J]. 孙国锋,唐丹丹.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9(05)
[2]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机理:要素集聚视角的分析[J]. 李焕.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3]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及革新进路[J]. 杨毅,陈秋宁,张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3)
[4]论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融合的历史演进、内在机理以及运行模式[J]. 余冬林. 系统科学学报. 2018(03)
[5]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费瑞波. 统计与决策. 2017(09)
[6]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路径探索[J]. 方燕,石佳娣. 新闻与写作. 2017(02)
[7]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目标、互动关系探究[J]. 于泽.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1)
[8]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对策[J]. 王志东. 东岳论丛. 2016(05)
[9]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J]. 李凤亮,宗祖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10]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研究[J]. 颜慧超,李喜英,林洪.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1)
硕士论文
[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 曹明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2076
【文章来源】:科技和产业. 2020,20(07)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占比
表1 2011-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情况 年份 增加值(亿元) 资产总计(亿元) 收入合计(亿元)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2011年 1 989.9 12 942.6 9 012.2 140.9 2012年 2 205.2 15 575.22 10 313.63 152.895 9 2013年 2 578.1 18 234.16 11 657.1 161.712 6 2014年 2 826.3 26 441.8 13 982 191.6 2015年 3 253.8 31 893.9 15 877.8 202.3 2016年 3 581.1 37 921.3 17 885.8 198.1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2-2016)和北京市统计局官网。其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文化创意产业的9.0%、6.5%和6.2%;另外,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近年来繁荣发展,自2006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0.6%和16.4%。从投资结构来看,广播电视电影、软件和信息技术、文化休闲娱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热点领域,占比合计达85.0%。
科技和文化融合产业成为推动北京市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意见,一些高消耗工业产业以及区域性物流、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不符合北京首都功能的定位,需要疏解到河北、天津等地。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凭借其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对物质资源依赖程度低等特点,成为契合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重要产业[20]。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对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1.6%,至2017年波动上升至84.1%;而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2.7%和10.4%,至2017年分别波动上升至21.3和17.9%,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三产业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与前者呈现惊人的相似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升级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4.3 科技和文化融合产业对就业增长的吸纳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科技融合、空间关联与文化产业结构升级[J]. 孙国锋,唐丹丹.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9(05)
[2]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机理:要素集聚视角的分析[J]. 李焕.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3]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及革新进路[J]. 杨毅,陈秋宁,张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3)
[4]论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融合的历史演进、内在机理以及运行模式[J]. 余冬林. 系统科学学报. 2018(03)
[5]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费瑞波. 统计与决策. 2017(09)
[6]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路径探索[J]. 方燕,石佳娣. 新闻与写作. 2017(02)
[7]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目标、互动关系探究[J]. 于泽.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1)
[8]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对策[J]. 王志东. 东岳论丛. 2016(05)
[9]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J]. 李凤亮,宗祖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10]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研究[J]. 颜慧超,李喜英,林洪.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1)
硕士论文
[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 曹明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2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41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