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1 02:03
  由人为经济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平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发展中最大的国家,积极参与其中,肩负起减排责任,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与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性,对我国指导碳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我国30个省域(西藏除外,因数据缺失)2000—2008年相关资料数据,构建了一套包含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产业五个方面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标值综合合成得到我国各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进一步应用投影寻踪法确定了最佳投影方向,得到我国各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投影值。利用Kaya恒等式确定我国省域碳排放各影响因素,并应用协整理论分析我国各省域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建立碳排放误差修正模型并分析了其短期动态关系,且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检验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及方向,进一步应用脉冲响应函数与...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低碳经济发展历史
    1.4 文献综述
        1.4.1 低碳经济概念与内涵
        1.4.2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1.4.3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1.5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6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1.7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2.2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2.1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2.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2.4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3 中国省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2.3.1 碳排放影响因素确定
        2.3.2 变量平稳性检验
        2.3.3 协整分析
        2.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2.3.5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2.3.6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2.4 中国省域碳排放量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2.4.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4.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4.3 空间邻接矩阵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3.1.1 不同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时间差异
        3.1.2 不同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3.1.3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3.2 中国省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不同省域人均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的平稳性检验
        3.2.2 不同省域人均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3.2.3 误差修正模型
        3.2.4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3.2.5 不同省域人均碳排放的脉冲响应分析
        3.2.6 不同省域人均碳排放的方差分解
    3.3 中国省域碳排放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3.3.1 不同省域碳排放量数量特征
        3.3.2 不同省域间碳排放量的全局空间差异
        3.3.3 不同省域间碳排放量的局部空间差异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论
        4.1.2 中国省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4.1.3 中国省域碳排放量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实证分析数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融资和债务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J]. 陈程.  中国市场. 2010(48)
[2]中国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 姚丽芬,龙如银,李庆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06)
[3]广西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的VAR实证分析[J]. 苏方林,宋帮英,侯晓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9)
[4]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 谢传胜,徐欣,侯文甜,许凤茹.  技术经济. 2010(08)
[5]产业集群企业的低碳供应链管理[J]. 赵广华.  企业管理. 2010(08)
[6]低碳经济中政府补贴的博弈分析[J]. 杨家威.  商业研究. 2010(08)
[7]投影寻踪模型在膨胀岩判别与分级中的应用[J]. 孙元春,尚彦军,曲永新.  岩土力学. 2010(08)
[8]我国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J]. 张营周.  生态经济. 2010(08)
[9]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 史丹,杨彦强.  教学与研究. 2010(07)
[10]低碳经济与工业生物技术[J]. 阚苏立,丁永山,陶志强,李振江,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 2010(07)



本文编号:3448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448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