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创新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0 13:45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8-2017年专利申请数据作为创新水平指标,采用赫芬达尔系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空间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创新空间集中度有所降低;创新空间整体上趋势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创新水平逐步减弱的形势,空间异质性较强;各省份间的创新空间关联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热点集中于长三角附近地区,冷点集中于西北地区。 

【文章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20,41(2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我国创新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


2008-2017年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变化趋势

地图,创新空间,聚类,象限


对我国的创新空间局部空间自相关进行测度,从LISA聚类地图(图3)中可以看出,第三象限的新疆和第四象限的四川较为稳定,安徽、福建两省已从第二象限转为第一象限,并往继续往内陆辐射至江西省。在十年间,过去以江苏和上海为创新热点区域的核心已经开始蔓延至周边的省份,如安徽、福建,这也反映出了创新空间所产生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冷点区域较为显著的是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这与其周边省份带动作用不强有关;四川省作为唯一一个显著的第四象限点,说明了自身的创新能力较强,而周边省份的创新水平较弱,集聚效应不足;第二象限点有向第一象限转移的趋势,在未来有望成为创新高值的区域。总的来说,我国省份间的创新空间仍然处在持续集聚的阶段,创新空间格局仍在不停的波动变化中,但已经形成了以江苏、上海、浙江为端点的创新高值聚集带,并不断向周边省份溢出。我国的创新空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但仍然处于不断波动变化之中,空间相关性不够显著,整体上空间异质性还比较明显。

核密度


选取四个年份(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的专利申请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的创新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将各省份的专利申请数量赋值于各省份的质心,利用Arcgis进行核密度分析,设置500kM为搜索半径,根据自然断裂法按照核密度值将区域划分为5类,结果如图2。结果中可以发现:①我国省份间创新能力呈现出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人才优势以及资本条件,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集中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为过渡区域的创新能力一般,专利申请数量处于中等水平,以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等为代表;而西部内陆地区则由于各类因素的限制,导致创新能力处于最低的等级。②从时间上看,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专利申请数量的核密度分布整体变化不大,呈现出更均衡分布并集聚的趋势,优势区域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创新水平较低;但在此基础上,核密度在不断提升,说明十年间整体变化趋势不大,但是各个省份的创新水平都有所提升;中部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较快,较十年前出现了多个新的密集区域,如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这与周边省份的溢出效应相关联。③从区域集聚上看,2008年至2011年间,长三角和珠三角仍作为核心区域,中部地区创新水平在缓慢提升,增长较快的有重庆市和安徽省;2011年至2014年间,北京市、四川省和安徽省已经出现更高密度的核心,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创新水平增长幅度较快,长三角、福建省和珠三角有集聚的趋势出现;2014年至2017年间,部分中部省份出现较高密度的核心且呈现出集聚的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方大春,马为彪.  西部论坛. 2018(02)
[2]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 王俊松,颜燕,胡曙虹.  地理科学. 2017(01)
[3]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启示[J]. 苏宁.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2)
[4]城市创新空间潜力分析框架及应用——以杭州为例[J]. 李佳洺,张文忠,马仁峰,马笑天,余建辉.  经济地理. 2016(12)
[5]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郭泉恩,孙斌栋.  地理科学进展. 2016(10)
[6]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空间研究——以杭州为例[J]. 汤海孺.  城市规划. 2015(S1)
[7]中国地级区域创新产出的时空模式研究——基于ESDA的实证[J]. 王春杨,张超.  地理科学. 2014(12)
[8]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动态分析[J]. 程叶青,王哲野,马靖.  地理学报. 2014(12)
[9]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研究[J]. 蒋天颖,华明浩.  中国科技论坛. 2014(10)
[10]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J]. 何键芳,张虹鸥,叶玉瑶,吴旗韬.  经济地理. 2013(02)

博士论文
[1]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 曾鹏.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87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487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