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统筹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09:20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它既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协调城乡发展的新办法和新动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湖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30多年,全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标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农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仍是发展进程中的弱势群体,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确保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而我省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农牧业“造血”功能差,经济总量不大,再加上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湖北省的发展实际,本文对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优势及限制因素,并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基本内容和框架
2 湖北省县域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及统筹分析
2.1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转换
2.1.1 城乡二元结构产生机理
2.1.2 城乡二元结构的不良后果
2.1.3 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
2.2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2.1 城乡统筹的概念
2.2.2 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内涵
2.2.3 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意义
2.3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2.3.1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3.2 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3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3.1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现状
3.1.1 贫困面广
3.1.2 贫困程度深
3.1.3 脱贫能力弱
3.2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统筹主要优势和制约因素
3.2.1 主要优势
3.2.2 制约因素
3.3 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3.3.1 客观原因
3.3.2 主观原因
3.3.3 制度贫困突出
4 县域城乡统筹的成功探索
4.1 长阳县城乡统筹的实践创新
4.1.1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城乡需求的特色产业
4.1.2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
4.1.3 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
4.1.4 统筹教育、卫生、医疗事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4.1.5 统筹城乡文体建设,促进城乡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4.1.6 创建基层党组织配置模式,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2 长阳县城乡统筹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4.2.1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4.2.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更加鲜明
4.2.3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4.2.4 公共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2.5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4.2.6 民族文化大发展,推进了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4.2.7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4.3 长阳县城乡统筹实践的创新价值
4.3.1 立足实情,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基础,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出了一条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子
4.3.2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抓住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4.3.3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5 城乡统筹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根本路径
5.1 基本思路
5.1.1 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
5.1.2 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5.1.3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区位经济条件
5.1.4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2 主要任务
5.3 对策措施
5.3.1 以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为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
5.3.2 以资金投入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加农村公共投入
5.3.3 以行政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5.3.4 以长远规划为基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3.5 以长惠普利为目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5.3.6 以稳中求变为原则,创新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统筹下规划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思考——以南京城乡统筹规划工作为例[J]. 王耀南,陶德凯. 江苏城市规划. 2010(12)
[2]湖北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 彭玮. 经济师. 2010(12)
[3]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 淮建峰.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4)
[4]我国城乡统筹问题探讨[J]. 胡艳君. 经济师. 2007(02)
[5]城乡统筹的评估体系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 高珊,徐元明,徐志明.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4)
[6]城乡统筹:城乡关联视角分析[J]. 方丽玲. 财经问题研究. 2006(06)
[7]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 王华,陈烈. 经济地理. 2006(03)
[8]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 陈晓华,张小林,梁丹. 世界地理研究. 2005(03)
[9]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J]. 张桂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试论城乡协调发展及其规划[J]. 张伟. 城市规划. 2005(01)
博士论文
[1]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 马军显.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D]. 徐欣.东北林业大学 2007
[3]城乡统筹论[D]. 宣迅.西南财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研究[D]. 杨建涛.河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2763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基本内容和框架
2 湖北省县域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及统筹分析
2.1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转换
2.1.1 城乡二元结构产生机理
2.1.2 城乡二元结构的不良后果
2.1.3 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
2.2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2.1 城乡统筹的概念
2.2.2 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内涵
2.2.3 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意义
2.3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2.3.1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3.2 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3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3.1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现状
3.1.1 贫困面广
3.1.2 贫困程度深
3.1.3 脱贫能力弱
3.2 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统筹主要优势和制约因素
3.2.1 主要优势
3.2.2 制约因素
3.3 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3.3.1 客观原因
3.3.2 主观原因
3.3.3 制度贫困突出
4 县域城乡统筹的成功探索
4.1 长阳县城乡统筹的实践创新
4.1.1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城乡需求的特色产业
4.1.2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
4.1.3 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
4.1.4 统筹教育、卫生、医疗事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4.1.5 统筹城乡文体建设,促进城乡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4.1.6 创建基层党组织配置模式,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2 长阳县城乡统筹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4.2.1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4.2.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更加鲜明
4.2.3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4.2.4 公共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2.5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4.2.6 民族文化大发展,推进了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4.2.7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4.3 长阳县城乡统筹实践的创新价值
4.3.1 立足实情,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基础,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出了一条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子
4.3.2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抓住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4.3.3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5 城乡统筹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根本路径
5.1 基本思路
5.1.1 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
5.1.2 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5.1.3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区位经济条件
5.1.4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2 主要任务
5.3 对策措施
5.3.1 以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为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
5.3.2 以资金投入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加农村公共投入
5.3.3 以行政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5.3.4 以长远规划为基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3.5 以长惠普利为目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5.3.6 以稳中求变为原则,创新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乡统筹下规划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思考——以南京城乡统筹规划工作为例[J]. 王耀南,陶德凯. 江苏城市规划. 2010(12)
[2]湖北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 彭玮. 经济师. 2010(12)
[3]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 淮建峰.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4)
[4]我国城乡统筹问题探讨[J]. 胡艳君. 经济师. 2007(02)
[5]城乡统筹的评估体系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 高珊,徐元明,徐志明.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4)
[6]城乡统筹:城乡关联视角分析[J]. 方丽玲. 财经问题研究. 2006(06)
[7]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 王华,陈烈. 经济地理. 2006(03)
[8]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J]. 陈晓华,张小林,梁丹. 世界地理研究. 2005(03)
[9]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J]. 张桂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试论城乡协调发展及其规划[J]. 张伟. 城市规划. 2005(01)
博士论文
[1]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 马军显.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D]. 徐欣.东北林业大学 2007
[3]城乡统筹论[D]. 宣迅.西南财经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研究[D]. 杨建涛.河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2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49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