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07 15:16

  本文关键词: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源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在较短时间内席卷了全球实体经济,进出口下降、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口骤增等问题频现,进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正是因为这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影子银行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逐渐成为全球学术界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并且一度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影子银行体系是随着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并扩张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影子银行的规模在日益扩张,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并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着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影子银行通过相应的机构和业务活动,行使着传统银行的部分功能,却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且具有形式多样、高杠杆性、运作不透明等特征。近些年,我国以信托、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形式为代表的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据官方统计,截止2013年12月末,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高达28万亿元,对我国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并且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对影子银行的探讨研究。影子银行起源于美国,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影子银行的起源、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表现形式及特征,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影子银行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影子银行本质上是由于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改革的推动产生的,具有很强的体制性特征,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中国式影子银行”。然后,文章立足于我国的影子银行,详细的探讨了它的发展原因、构成以及规模大小。并且以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几种影子银行机构为代表,例如,传统银行的部分表外理财业务、民间借贷、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影子银行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影子银行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子银行可以服务中小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影子银行很多业务存在运作不规范的问题:违规交易、暗箱操作等等,这些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安全和经济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更为直观的说明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文章采取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基于VAR模型探讨了影子银行对GDP增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得出了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造成一定的干扰作用的结论。最后,在对影子银行全面系统分析之后,文章又重点介绍了我国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现状,总结出我国应该如何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结尾,文章提出了我国应该完善金融信用体系、规范民间借贷、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此促进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 民间金融 传统银行 经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F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2-13
  • (一)研究目的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5
  • (一)有关影子银行定义的研究13-14
  • (二)有关影子银行监管的研究14-15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5-16
  • (一)研究内容15-16
  • (二)研究方法16
  •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6-18
  •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16-17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国外影子银行概述18-22
  • 一、影子银行的起源和发展18-20
  • (一)影子银行的起源18-19
  •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19-20
  • 二、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及特征20-22
  • (一)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20-21
  • (二)影子银行的特征21-22
  • 第三章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表现形式22-32
  • 一、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22-23
  • (一)金融抑制22
  • (二)利率市场化的推动22-23
  • (三)规避监管和同业竞争23
  • (四)货币政策的波动23
  • 二、影子银行的范围、特征及规模23-26
  • (一)影子银行的范围23-24
  • (二)影子银行的特征24-25
  • (三)影子银行的规模估算25-26
  • 三、我国影子银行代表性业务26-32
  • (一)传统银行表外业务26-27
  • (二)民间借贷27-29
  • (三)信托业务29-30
  • (四)小额贷款公司30-32
  •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2-44
  • 一、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2-35
  • (一)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32-34
  • (二)缓解宏观调控的流动性压力34
  • (三)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34-35
  • 二、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5-37
  • (一)民间金融存在的风险36
  • (二)影子银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36-37
  • 三、影子银行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37-44
  • (一)模型的选择37
  • (二)变量的选取与统计数据的说明37-38
  • (三)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38-44
  • 第五章 促进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44-49
  • 一、影子银行体系国外监管分析44-45
  • (一)美国44
  • (二)欧盟44-45
  • 二、影子银行体系国内监管分析45-46
  • (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出现的问题45-46
  • (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46
  • 三、促进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46-49
  • (一)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46
  • (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46-47
  • (三)鼓励金融创新47
  • (四)加强信托、担保机制的构建,完善金融结构体系47
  • (五)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47-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2 何海峰;;影子银行的真身与法镜[J];金融博览;2011年02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8期

5 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6 贺丽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7 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9期

8 张远;;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 防范系统性风险[J];西部金融;2012年02期

9 陈雪雁;;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遏制“影子银行”蔓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10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波;“影子银行”监管:风险与效率如何平衡?[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4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6 马卓 张奎 李丽;谁来监管“影子银行”?[N];国际商报;2012年

7 周波 宋馨;国外如何监管影子银行[N];中国财经报;2012年

8 记者 肖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测与监管[N];金融时报;2012年

9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睿;利率双轨制、影子银行和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350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0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