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变迁:2000-2016年
发布时间:2021-12-23 01:00
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但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依然存在。本文利用2000-2016年省级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地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变迁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研究表明:(1)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扭曲虽主要表现为负向扭曲,但呈现改善的态势。(2)相邻省份在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变动上具有较高的同步性,但同步性呈现减弱的态势。(3)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省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正比关系,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省份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反比关系,而资本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正比关系。(4)增加对外贸易占比或降低国有和集体经济投资占比将有助于减轻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扭曲。
【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四大地区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程度的均值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测算结果
根据图1,从均值的大小来看,东部在2007年之前一直是均值最大的地区,之后东北地区成为均值最大的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几乎一直都是均值最小的地区。从均值的变动趋势来看,四大地区的均值大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即先偏离于1,而后又趋近于1。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来看,2000年,东北地区均值为1.3691,东部地区均值为1.4612,中部地区均值为1.2663,西部地区均值为1.2416;2016年,东北地区均值为1.4676,东部地区均值为1.4044,中部地区均值为1.4030,西部地区均值为1.3291。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四大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先加剧后减轻,后期出现改善趋势,这既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小所导致的人才型发展战略有关,也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有关。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东北地区由前期的最大值变为后期的最小值,东部地区在后期成为均值最大的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先后成为均值最小对的地区。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大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则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近些年,四大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在劳动力价格扭曲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本文认为影响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另一个是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前者趋向于缩小空间层面变异系数,后者则趋向于扩大该变异系数,因为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将会鼓励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而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大多会扭曲生产要素的流动行为,从而扩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由此可知,2008年之前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对地区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影响更显著,而2008年之后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显著。
从整个时间段各省资本价格扭曲程度的时间层面变异系数大小来看,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明显。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内蒙古,其值为0.7606;最小的是上海,其值为0.0360,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1倍。分时间段来看,在2008年之前,变异系数最大的依然是内蒙古,其值为0.5638;最小的还是上海,其值为0.0253,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2倍。在2008年之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青海,其值为0.2334;最小的是上海,其值为0.0133,前者几乎是后者的18倍。2008年之后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小于2008年之前的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所缩小。从时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来看,2008年之后,多数省份的时间层面变异系数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省份资本价格扭曲随时间波动的差异明显,且2008年之后,所有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随时间波动的程度都有所减轻。结合前面对均值的分析结果,各省资本价格扭曲程度有所减小,随时间波动的程度也有所减小。造成资本价格扭曲呈现上述变动规律的原因与造成劳动力价格扭曲变动的原因相似。根据图2,从均值的大小来看,在2007年之前,东北地区的均值最大,之后是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几乎始终是均值最小的地区。从均值的变动趋势来看,四大地区的均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近些年转变为上升趋势。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来看,2000年,东北地区均值为2.6826,东部地区均值为2.1390,中部地区均值为2.5914,西部地区均值为2.2728;2016年,东北地区均值为1.5742,东部地区均值为1.7222,中部地区均值为1.5537,西部地区均值为1.3241。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四大地区资本市场所存在扭曲取得明显改善。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2008年之前,除西部地区外,其他三大地区都曾是均值最大的地区;2008年之后,东北地区成为均值最大的地区,而中部地区的均值在大部分年份都是最小值。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来看,所有地区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动过程。其中,东北和西部地区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以上结果表明,2000年之后,四大地区内部各省之间的资本价格扭曲方面的差异先缩小后扩大,尤其是东北和西部地区,早期的主导因素是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后期是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GDP数据修订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1952-2015[J]. 王华. 经济学动态. 2018(08)
[2]非竞争性制度、“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再启动[J]. 时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3]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J]. 丁建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1)
[4]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创新生产的效率损失[J]. 白俊红,卞元超.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1)
[5]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存在工业偏向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谭洪波. 管理世界. 2015 (12)
[6]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J]. 王宁,史晋川.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9)
[7]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J]. 王薇,任保平. 改革. 2015(08)
[8]VAR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演变与最新发展——基于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mis研究成果的拓展脉络[J]. 沈悦,李善燊,马续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0)
[9]要素价格异质性扭曲与产业结构动态调整[J]. 夏晓华,李进一.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10]资本误配置的影响因素初探[J]. 鄢萍. 经济学(季刊). 2012(02)
本文编号:3547455
【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四大地区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程度的均值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测算结果
根据图1,从均值的大小来看,东部在2007年之前一直是均值最大的地区,之后东北地区成为均值最大的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几乎一直都是均值最小的地区。从均值的变动趋势来看,四大地区的均值大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即先偏离于1,而后又趋近于1。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来看,2000年,东北地区均值为1.3691,东部地区均值为1.4612,中部地区均值为1.2663,西部地区均值为1.2416;2016年,东北地区均值为1.4676,东部地区均值为1.4044,中部地区均值为1.4030,西部地区均值为1.3291。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四大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先加剧后减轻,后期出现改善趋势,这既与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小所导致的人才型发展战略有关,也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有关。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东北地区由前期的最大值变为后期的最小值,东部地区在后期成为均值最大的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先后成为均值最小对的地区。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大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则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近些年,四大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在劳动力价格扭曲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本文认为影响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另一个是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前者趋向于缩小空间层面变异系数,后者则趋向于扩大该变异系数,因为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将会鼓励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而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大多会扭曲生产要素的流动行为,从而扩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由此可知,2008年之前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对地区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影响更显著,而2008年之后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显著。
从整个时间段各省资本价格扭曲程度的时间层面变异系数大小来看,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明显。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内蒙古,其值为0.7606;最小的是上海,其值为0.0360,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1倍。分时间段来看,在2008年之前,变异系数最大的依然是内蒙古,其值为0.5638;最小的还是上海,其值为0.0253,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2倍。在2008年之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青海,其值为0.2334;最小的是上海,其值为0.0133,前者几乎是后者的18倍。2008年之后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小于2008年之前的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所缩小。从时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来看,2008年之后,多数省份的时间层面变异系数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省份资本价格扭曲随时间波动的差异明显,且2008年之后,所有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随时间波动的程度都有所减轻。结合前面对均值的分析结果,各省资本价格扭曲程度有所减小,随时间波动的程度也有所减小。造成资本价格扭曲呈现上述变动规律的原因与造成劳动力价格扭曲变动的原因相似。根据图2,从均值的大小来看,在2007年之前,东北地区的均值最大,之后是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几乎始终是均值最小的地区。从均值的变动趋势来看,四大地区的均值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近些年转变为上升趋势。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大小来看,2000年,东北地区均值为2.6826,东部地区均值为2.1390,中部地区均值为2.5914,西部地区均值为2.2728;2016年,东北地区均值为1.5742,东部地区均值为1.7222,中部地区均值为1.5537,西部地区均值为1.3241。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四大地区资本市场所存在扭曲取得明显改善。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2008年之前,除西部地区外,其他三大地区都曾是均值最大的地区;2008年之后,东北地区成为均值最大的地区,而中部地区的均值在大部分年份都是最小值。从空间层面变异系数的变动趋势来看,所有地区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动过程。其中,东北和西部地区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以上结果表明,2000年之后,四大地区内部各省之间的资本价格扭曲方面的差异先缩小后扩大,尤其是东北和西部地区,早期的主导因素是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后期是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GDP数据修订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1952-2015[J]. 王华. 经济学动态. 2018(08)
[2]非竞争性制度、“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再启动[J]. 时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3]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J]. 丁建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1)
[4]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创新生产的效率损失[J]. 白俊红,卞元超.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1)
[5]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存在工业偏向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谭洪波. 管理世界. 2015 (12)
[6]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J]. 王宁,史晋川.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9)
[7]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J]. 王薇,任保平. 改革. 2015(08)
[8]VAR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演变与最新发展——基于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mis研究成果的拓展脉络[J]. 沈悦,李善燊,马续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0)
[9]要素价格异质性扭曲与产业结构动态调整[J]. 夏晓华,李进一.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10]资本误配置的影响因素初探[J]. 鄢萍. 经济学(季刊). 2012(02)
本文编号:354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547455.html